人民日報:“引進來”才能更好“走出去”
人民日報:“引進來”才能更好“走出去”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8-11-09
作為國內貿易和文化的領軍企業之一,保利集團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進行了一系列簽約活動:保利發展與洲際酒店簽約、中國工藝集團與渣打銀行及摩根大通銀行簽約、保利文化與阿姆斯特朗音樂藝術管理公司簽約、中輕集團與加拿大中加漿紙公司簽約,保利集團托管的中絲集團計劃與5家海外供應商簽署合同及框架協議。
鼓勵進口、增加進口,是我國經濟實力增強的體現,是我國企業競爭力提高的反映。保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口業務的深入開展增加了企業的收益,同時也拓寬了企業經營的國際視野。
保利集團自成立以來,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建立了營銷網絡,形成了市場優勢。為配合“一帶一路”建設,集團公司國際化的觸角延伸至美國、歐洲以及中亞國家,各駐華使館紛紛向集團公司推介文化、地產、貿易和工程類等項目,豐富了集團公司國際合作的商機。近年來,集團公司對外交流活動的頻次和力度也創歷史新高。這些都為保利集團更快更順利地進入海外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
引進來,才能更好地走出去,保利集團的實踐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
與國際品牌擴大合作
專家表示,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政府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加強經貿交流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增長,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
對從事進口貿易的企業而言,國家鼓勵進口有利于擴大進口規模,為國內市場提供更多的進口商品。對生產同質商品的企業而言,在國內市場上也要參與國際競爭,也有利于促進國內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轉型升級,以優質優價的產品贏得市場。
國際貿易是保利集團的主業之一。這些年,企業發展從進口中獲益良多。保利是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在華的最大經銷商,保利汽車有限公司2017年進口高端汽車超千余臺,銷售額超10億元。作為國際節目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平臺,保利劇院公司每年引進國外一流演出近2000場,在中國20多個省區的保利院線巡演,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齊升。
多年來,保利集團與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各國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代理銷售奔馳、法拉利、紅酒等高端消費品;與國際貴金屬交易商合作,從事鉑金進口業務;與國外演出團體、影視制作公司、藝術收藏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引進海外優秀音樂劇、歌劇、藝術品資源,引領全球藝術潮流,促進經貿文化往來。
2017年,英文原版歌劇《紅樓夢》在北京保利劇院開啟了中國內地的首次演出。此次中國巡演版由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引進。
“這是一部真正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英文歌劇。可以讓講英文的朋友以歌劇的形式直接欣賞這部中國文學經典,不僅具有極強的藝術觀賞性,對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外文化的交融更具有深遠的意義。”保利集團董事長徐念沙說。
提升參與國際競爭能力
保利集團自1993年成立以來,形成了以國際貿易、房地產開發、文化藝術經營、民用爆炸物品產銷及相關服務為主業的多元發展格局,業務涉及國際貿易、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及文化藝術經營等領域,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貿易板塊,以增資擴投廣東長大公路工程公司為契機,充分發揮已有客戶網絡優勢,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EPC模式為核心,積極探索BOT和PPP等合作模式,做大做強保利特色海外工程業務。
地產板塊,合理配置海外資產,穩妥推進海外經營,加強對東南亞等地區的關注,深耕澳大利亞,布局澳新板塊主要城市;重點跟進英國市場,以收購法國、德國優質資產為主要目標,進入西歐主要發達國家的核心城市;布局北美板塊主要城市,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加強對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投資機會的研究,爭取為海外業務創造增長點。
文化板塊,一是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加速融入國際文化;二是加強開拓國際市場,為業務發展尋求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三是積極尋求并購海外優秀企業,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通過搭建全球布局,不斷擴大國際影響,逐步將保利文化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文化品牌。
可以說,借助進口紅利,保利集團的“走出去”實現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讓世界共享中國產品和服務。(記者 熊 建)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