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9-09
武漢到烏魯木齊,3200公里之遙,一個跨越千里的“綠色快遞”被烏魯木齊市民簽收:該市南部肆虐近半世紀的風沙源——占地1600畝寸草不生的燕南山,被中國建筑所屬中建三局“降服”,成為22萬棵喬木灌木“安營扎寨”的山體公園。
位于烏魯木齊市南郊的燕南山緊鄰紅雁池、烏拉泊兩大城市水源地,是烏魯木齊的上風口。由于近半個世紀的爆破采石,山體碎石裸露、千瘡百孔,土層薄、鹽堿重、蓄水能力差,有機質平均不足3厘米,是植被生長的“生命禁區”,山上寸草不生。
按照打造生態園林城市的規劃,烏魯木齊2018年4月實施“樹上山”工程,大力推進荒山綠化攻堅。中建三局積極響應號召,勇擔央企使命,歷經431天鏖戰,將沙塵飛揚的荒山變成公園,為文化沉淀深厚的烏魯木齊增添了靚麗的綠色。
綠化后的燕南山
“缺土、缺水是綠化最大的攔路虎。”中建三局烏魯木齊燕南裸露荒山“樹上山”綠化項目總工程師王君說,為了保證樹木存活,項目部給荒山“移植皮膚”,歷時5個月,共“引進”56萬立方米種植土,足以填滿310個標準泳池,讓整個山體“脫胎換骨”。同時建設5個蓄水池,鋪設70公里灌溉管線。
“以往種樹比較粗放,一天到底種了多少棵并不清楚,后期家底也不詳細。我們從栽種到維護,為樹木配置‘身份證’,建立綠化區樹木二維碼動態數據庫,實現精細化造林。”8月28日,在燕南山原炸藥庫造林點,項目經理李佳佳用手機掃了掃樹身二維碼,樹木名稱、培育事項、栽種責任人、驗收人等一目了然。“金葉榆124038棵、白榆43124棵……一共221146棵。”
受氣候條件制約,烏魯木齊每年只有春秋兩季可以植樹造林。2018年9月,項目基礎設施鋪建完工后,烏魯木齊市林業局號召廣大市民植樹。截至2019年7月15日,燕南山共接待18批義務植樹者,市民義務植樹9萬棵。
綠化后的燕南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樹造林會給美麗的地球帶來寶貴財富,我們班所有同學都參加了義務植樹。”烏魯木齊第十一中學學生張佳琪說,“前期,中建三局的叔叔阿姨做了扎實的籌備工作,為我們植樹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他們的敬業奉獻精神點贊。”
“綠化項目完工后,還將帶動創業、就業1000余戶,讓當地70%的貧困人口脫貧。”項目經理李佳佳說,燕南山將建成集休閑、住宿、旅游、娛樂、健康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特色旅游公園,方便廣大市民,造福周邊群眾。
“綠色多了,城市美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今年暑假,在外務工的市民闕福林回到闊別已久的燕南山感慨萬千。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