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24
夏季的武漢,驕陽似火,烈日炎炎。位于武漢市黃陂區的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二航局武大高速公路四標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路基已現雛形。在項目部鋼筋云工廠內,僅有六七名工人在作業。“嘩”的一聲,一截鋼筋在幾秒鐘之內按標準被“裁剪”成型。“我們除了應用創新的工藝、設備,還整合形成一張‘看不見’的智能化管理網,及時預警和消除潛在的安全風險隱患。”項目經理王四旺介紹。
回想起項目初期的窘迫處境,王四旺記憶猶新。項目團隊剛進場時,擺在面前的是緊張的工期和超高產值的壓力。總計1317榀預制箱梁、施工高峰期每天近百噸的鋼筋加工量和全線28.6公里的主線路基施工,使王四旺壓力倍增。
為了盡可能提高施工效率,王四旺跑遍了片區內所有同類型項目。經過項目研討和審批后,引進云工廠、智能監控等新技術、新設備的計劃浮出水面。經過采購和進場驗收后,一批新工藝、新設備在項目施工現場涌現,構筑起消危預警系統。
鋼筋云工廠智能施工設備
在自動化程度高的智能機器投入使用后,人工操作相比之前減少四成,既安全又經濟。智能機器只是冰山一角,項目部早已建成智慧型鋼筋加工管理平臺,經過平臺處理的數據,可通過軟件自動“派單”,原來人工作業過程中的機械傷害等安全隱患得以避免,材料浪費嚴重、損耗率居高不下等問題迎刃而解。
承擔吊裝1317榀預制箱梁的數十米高的龍門吊,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項目部給它們裝上了安全“閥門”。在龍門吊軌道上,自動夾軌器悄然架設。一旦發生異常,系統能立即制動并鎖死龍門吊,不讓其發生傾斜。
為了不留安全管控死角,項目部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織起綿密可靠的“安全網”。在工人進場時,項目部及時開放VR安全體驗館,進行安全警示教育。此外,通過掃描工人安全帽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自動識別其身份、工作軌跡等,一旦可能發生違規操作即可自動預警。
VR安全體驗館
除了自動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智能設備等硬件,安全積分也是項目部打造穿透式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撐。“上個月我拿到安全積分40分,全項目第一,一下就省掉了上百元的生活開銷!”捧著洗發水等日用品,工友熊道順笑容滿面,這是項目部開展安全積分制管理的常態。一線施工人員通過向項目部提出安全建議、參加規范作業競賽等,獲取安全積分,在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這一舉措大大增強了施工人員的參與感。
中交二航局項目部通過仔細拆分隱患點,用一張無形的智能網,時刻守護著安全生產這根生命線。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