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十年磨一劍 “深海一號”探深海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9-10

        藍海之上,“深海一號”能源站隨著涌浪微微浮動,平臺上幾十位員工穩健、熟練地操控著這艘深海巨擘——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

        若干年前,這還是個望海興嘆的夢。從淺水到深水,從300米到1500米,向下深入的這1000多米走起來“難于登天”——海面下水深每增加一米,壓力、溫度、涌流等情況會發生巨變,開發難度呈幾何級數增加,對材料科學和流體力學等核心學科的應用要求極高。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誓要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的“深海一號”人,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奮斗,發揚科學家精神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創造,立上時代潮頭。

        建設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這是一條連外方深水同行都沒想過的路。方方面面的限制都在指向一條中國深水科研人日思夜想、但從未付諸實踐的路。

        尊重科學 日積跬步致千里

        七年磨出深海利劍。時至今日,很多人談及“深海一號”,仍感不可思議。七年前,海油人從未獨立進行過深水設計,首次亮相就敢選擇一條連外方深水同行都沒想過的路。這條通往夢想的道路,有著牢固的科技攻關傳統、深層的現實基因。

        2014年4月,我國首個深水氣田荔灣3-1宣告投產,氣田由中國海油與國外能源公司聯合開發。在進行設計分工時,外方原本想從300米水深“一刀切”,兩方分工負責、各管一攤。在中國海油的再三堅持下,科研人員開展了聯合研究和平行設計,從而積累了寶貴的深水實踐經驗。

        “荔灣模式”的成功,為深水油氣資源開發提供了樣板式的參考價值。以至于在幾個月后,“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獲勘探發現時,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沿用成熟的“荔灣模式”。但作為工程項目的靈魂,設計絕非簡單的復制粘貼。

        “深海一號”的情況極為復雜:井位分布距離淺水區域較遠,淺水平臺不再適用;當時國際油價暴跌,項目難以承擔昂貴的外方設計費用。方方面面的限制都在指向一條中國深水科研人日思夜想但從未付諸實踐的路。時任荔灣3-1氣田前期研究項目副經理的朱海山擔起了帶領團隊設計“深海一號”開發方案的重任,在他看來,創新不是頭腦一熱的沖動,而是深思熟慮的厚積薄發。

        時間是忠實的見證者

        2000年,入職剛滿兩年的李清平為深水項目爭取立項時碰了釘子。深水研究在當時還是個超前到冷門的方向。但時刻關注國外海洋石油發展動態的李清平知道,若不提前研究,到用時再“臨時抱佛腳”必將陷入被動。立項請求被駁回,李清平并不氣餒。她給有關部門打電話、發郵件,不斷力證深水研究的必要性。執著而真誠的她最終為項目爭取到機會,至今她都清楚地記得當時立項的編號。

        2004年,中國海油成立深水工程重點實驗室,李清平成為首批研究員。10年后,實驗室已升級成為國家級的深水重點實驗室,李清平也成長為海油第一批深水技術專家之一。

        荔灣3-1氣田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深水浮托法的應用。2006年以前,國內不掌握浮托技術,自主設計建造大型海上工程設施的體量受吊裝方案的極大限制。2005年,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畢業的李達來到中國海油,看到外方設計只用一條駁船,利用潮汐輕松完成南堡35-2組塊結構物的安裝,他下定決心,誓要以己所學拿下這一技術。2006年整年,李達用兩臺電腦和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子,與團隊成員合力攻克了國內第一個自主浮托設計項目——渤中34-1油田。

        接下來的近十年,中國海油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對浮托法技術層層抽絲剝繭,逐漸應用于十幾座海上油氣平臺組塊的安裝,累計節約成本超10億元,解決了海上施工資源不足和作業條件受限的許多問題。荔灣3-1項目中,李達和團隊成員一起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困難的平臺浮托安裝設計,建成了世界上首套深水浮托系泊系統。

        鼙鼓聲聲,深水精英挺膺出列、盡銳出戰。為了讓大家在打開思路的同時不偏離正確方向,朱海山為團隊設置了活躍且嚴謹的研究環境:技術上兵分幾路,在打開思路的同時,尋找最優解;管理上優化制度,各板塊以雙負責人制、背靠背研究論證,為方案加上雙保險。

        思維極度活躍加上行動極度謹慎,看似冰火兩重天,卻極有先見地奠定了整個項目的勝局。上百場交流會,歡迎“挑刺找茬”,大家鉚足勁把方案做細做深。他們知道,未經批判的真理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經不起質疑的方案連他們自己都沒底氣。敢為天下先的信心從何而來。

        智慧碰撞 海納百川出真知

        新征程之難不僅難在創新本身,更難在眼前紛紜、耳邊嘈雜。2015年5月,北京草長鶯飛。相較室外的春光明媚,“深海一號”開發大思路研討會現場的氣氛卻頗有幾分黑云壓城的意味。朱海山將各攻關小組的專題研究成果連點成線,將“水下生產系統回接浮式儲油生產平臺”的思路第一次呈現在眾人面前,原本平靜的會場內,情緒一下被點燃!“為什么不直接采用‘荔灣模式’?”“第一次自主設計就敢創新?”“這個風險我們承擔得起嗎?”……項目組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

        那些針對方案提出專業性質疑的人,被項目組視作攜手同行的良師益友。他們知道,未經批判的真理沒有足夠的說服力,經不起質疑的方案連他們自己都沒底氣。設計團隊張開懷抱,主動迎接、邀請來自全球最有參考意義的質疑。可是如何才能從國際同行那里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

        隨著經驗的積累,中國海油的技術人員們逐漸“懂行”,有了和外方專家同頻交流的資格。“深海一號”項目中,為了邀請到世界上最有經驗的深水油氣專家指點迷津,大家鉚足勁把方案做細做深。上百場交流中,他們一一掃清模糊的、不確定的地方,對自己的方案越來越自信,要做的事也越來越清晰。

        實踐磨礪 源頭活水育人才

        就在“深海一號”能源站的建造如火如荼之時,同一海域的另一個深水氣田——陵水25-1的藍圖正緊張繪制。在陵水25-1前期研究項目團隊中,一大半科研人員參與過“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的設計工作。經歷了中國深水自主設計首戰后,項目組不少成員被委以重任。

        “深海一號”水下分項目副經理黃俊如今擔任陵水25- 1前期研究項目經理,水下方案難度再上一個臺階,但此前在“深海一號”的經歷已打下堅實基礎;“深海一號” 項目中做立管設計的賈魯生這次要擔任陵水25-1基本設計水下組副經理,從做技術到開始帶團隊,“我有太多榜樣可以請教學習。”他同樣信心滿滿。

        這一次,他們將改變基本設計階段與外方聯合的方式,從頭到尾自己做。這只遠航的創新之舟,離不開優秀船員的代代傳承。李達說:“再經過三四次深水項目的歷練,相信我們可以在深水領域走到國際前列。”

        這些高素質的人才是海洋石油進軍深水的核心競爭力。他們組成了一支敢想敢干的隊伍。7 年前他們扛下外界壓力放手去干,每個人充分施展。這才有了驚艷世人的半潛儲油創想的實現。當項目組遠赴海外交流“深海一號”能源站設計方案時,國際著名深水公司對這一技術方案大為驚嘆,設計落成后順利取得國際權威機構頒發的 《半潛式生產儲卸油平臺型式認可證書》。

        這也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隊伍。按照“研究-創新-驗證-轉化”的思路,團隊完成十余項國內、國際關鍵技術創新,所有研究成果都在氣田開發項目中得以轉化,打破了常規“先科研、再生產”、成果轉化平均需要5—10年的慣例。

        這更是一支勤勉上進的隊伍。他們遠渡重洋向行業專家虛心求教,利用和外方聯合進行基本設計的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充實頭腦,一天的工作時間往往能達到十六七個小時。

        歷史從來都眷顧那些與時偕行的奮進者、直面挑戰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實干者。從兩個“筒筒”涉海,到“深海一號”探海,就是這樣一群永遠干勁十足的海洋石油人,一步一步實現能源報國、興海強國的夢想。

        【責任編輯:家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欧美 亚洲 有码中文字幕|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精选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最近的2019免费中文字幕| 日本阿v网站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免费|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