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多,天已經大亮,白米鎮碾子磅村花香籠罩、水汽氤氳。66歲的劉少芬和老伴已經起床,開始整理提前準備好的梔子花,他們要去趕最早的一班渡船到江對岸的合江縣城。潔白的花朵帶著綠葉很快就裝了一背簍,劉少芬和老伴匆匆趕往大耳朵碼頭。他們到達的時候已經有人在排隊了,因為7點鐘就要開船,如果趕不上就要等到40分鐘以后再坐第二趟渡船。為了趕個早集,大家都早早來到碼頭等待。
一同乘船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人,有人帶著家禽,也有人挑著兩筐蔬菜,到達江對岸大概需要20分鐘,下船后還要上一段臺階才能到平路上。劉少芬的背簍不是很重,所以腳步還算輕快。清香撲鼻的梔子花很受歡迎,她的小攤上擠滿了人。臨近中午,一背簍花已經賣完,一天下來大概收入200元。
白米鎮與縣城一江之隔,鎮上的村民出行都得靠渡船。這里物產豐富,荔枝聞名全國,真龍柚更是遠銷海內外,但當地交通并不方便。少量的鮮花和瓜果蔬菜可以坐船運到江對岸,如果遇上汛期、雨霧天氣、渡船出現故障等情況,出行便十分困難。到了豐收的季節,劉少芬和鄰居們經常要租車走高速繞行幾十公里的路程,花費1個小時,才能到達縣城。
2015年,中國交建所屬二公局的建設者們來到這里,開始建設合江長江公路大橋。5年多來,大家看著橋墩逐漸高出水面,紅色的鋼管拱橫跨滔滔江水,鋼格子梁一步步合龍,大橋一天天“成長”,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
今年夏天,合江縣城熱鬧非凡,在江邊期待著大橋建成的人們紛紛涌上橋頭,劉少芬也和老伴一起參加了這場慶祝儀式,大家用“踩橋”的方式表達內心的喜悅和祝福。從這天起,這座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渡改橋建成通車,徹底改變了兩岸40萬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
大橋分為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劉少芬和村民們乘車只用10分鐘就能過江,他們可以隨時把農產品運到縣城去賣,不用擔心錯過回家的渡船,也可以走上大橋欣賞兩岸的美景。今年大家再也不用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步履蹣跚地上下陡峭的臺階了,因為已經有不少商家開車到家門口集中收購最新鮮的柚子。不僅如此,鎮上的臨港工業園、江北康養中心和江北中學等重點項目也正在推進。大橋建成既結束了兩岸群眾長期坐船過河的出行方式,極大地方便了農產品運輸,也為當地經濟開發提供了機遇。
劉少芬和老伴商量著,回家再多種點不同花期的梔子花樹,學習更多的養花技術。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也有空閑來打理自己的生活,自己多費點心思,既能把這份芳香帶給更多的人,也能給自己多創造一份收入。
【責任編輯:家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