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13
近日,曾經“青石向晚、寧河晚渡、綠潭紅樹”的巫山風光,再一次出現在江東咀。隨著中國交建所屬天航局承建的重慶巫山縣兩江四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關鍵節點的提前完成,江東咀再換新顏,從一片荒蕪的山坡,變為錯落有致的生態青山。
江東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作為長江水路與大寧河古鹽道的聯結點,需要修復面積超過26公頃,是長江中游生態環境修復的重要一環??墒枪こ探ㄔO之初,項目團隊就被近千米長的陡峭巖坡修復帶給難住了。這條巖坡修復帶位于長江岸邊,屬于巫山山體的一部分,長期的水土流失和地質滑坡導致巖石裸露、生態脆弱。“這種脆弱的敏感地帶,大型機械設備根本無法進場,要想種出草木,難度可想而知?!笔┕T李智帆介紹。
為了給巖坡換上“綠裝”,項目部會議室一連好幾個晚上燈火通明,團隊成員絞盡了腦汁。“既然無法改變脆弱地質,咱們就在巖坡上再造一個生長環境。”周紹軍的想法讓大家眼前一亮。經過反復討論,大家最終把目光瞄準在“GPI巖坡植被再造技術”和“植生袋護坡技術”上。
今年夏天,頂著炎炎夏日,團隊成員進駐江東咀,雙管齊下,給這片“禿頭”數十年之久的巖坡做了一場徹底的“植發手術”。一方面通過編制熱鍍鋅機鐵絲網,在其中倒入肥沃的土壤,對巖坡進行初步固土和護坡,然后種植喬木、灌木等木本植物;另一方面在植生袋中裝入一定量的種植土,堆疊在巖坡周圍,再播種根系發達的植物種子,進一步起到護坡作用。最終,經過項目團隊的不懈努力,近千米的巖坡上最終形成了多樣化與群落化的生態植被,六大植被類型、六十種近自然植物錯落其中,充分改善了巖坡的土壤和地質結構。“兩項技術結合山形山脈對巖坡巖壁進行了無痕修復,完美契合了巫山生態修復的需要?!敝芙B軍高興地說道。
在穩步推進“復山之脈,護水之源”生態修復的同時,項目部還悉心研究如何“還地之文”,講好巫山故事。為了深入挖掘巫山特色,團隊成立專項工作組,一邊查閱相關資料,一邊走訪巫山的鄉間村落,探尋民間故事和傳說。在新建的江東咀公園里,項目團隊充分融入文化元素,以詩為引,留跡筑舊,一一復原了古詩里多次提到的青石古道、閑庭小院、老樹渡口、望江云臺等原鄉生活場所。來來往往拍照打卡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如今漫步巫山,舉目遠眺,山青水秀,蔭郁蔥蔥,山水一色。在中交建設者的精心守護下,這座曾被無數文人墨客垂青的千年古城正在煥發新的魅力與活力。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