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1-18
“最后一車瀝青鋪設完畢!”“所有照明設施已完工!”“主線試通車!”一道道喜訊紛至沓來。近日,由中國能建廣西工程局承建的安哥拉羅安達省南牛仔至馬耶馬耶公路全線通車,讓當地群眾結束了“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的歷史。
如今,驅車行駛在平穩寬敞的公路上,人們可以看到沿線高低錯落的綠色植被和遠處藍天白云下廣袤的熱帶草原。明媚的“天空藍”與怡人的“生態綠”相映成輝,猶如畫卷。這條聯通安哥拉羅安達省卡瓜古市北部鳳達鎮至塞格勒鎮的主干道,是打通交通運輸的“毛細血管”,一頭連著羅安達“熱帶春城”的現代化文明,另一頭連著熱帶草原原始的狂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然而,一年前這里還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泥沙路,路面寬度僅有3.5米,兩車相會時其中一輛只能停車借道讓行,落后的交通條件如動脈栓塞,當地物產難以外運,鄉村經濟無法發展。要致富,先修路。變化始于2021年1月,南牛仔至馬耶馬耶路段瀝青鋪設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路段全長僅8公里,但與全封閉的水電站施工不同,瀝青鋪設工程兼具了市政工程的繁雜和交通工程的嚴要求,對現場管理有著近乎苛刻的標準。該路段地勢低洼,土質均為粘性膨脹土和砂性紅土,部分地段高差較大,雨水沖刷痕跡明顯,開挖回填工程量大,給施工進度造成較大阻礙。
為狠抓每一道工序質量,嚴把每一個安全細節,項目部每天召開現場協調會,盤點工程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搶抓路基施工,全方位隔離封閉實施深基坑作業,同時優化雨污管網,更換道路標線、寬邊防沉降井蓋、標志牌,提升群眾出行舒適度。
行至半山路更陡。在項目履約的關鍵時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如何一手抓疫情,一手抓生產,尤其是保質保量完成物資材料的供應,成為項目部的雙重考驗。“不等不靠,搶干巧干。”項目部團隊兵分兩路,一方面主動出擊,積極對接屬地政府抓實落細各項防疫措施,確保各類防疫物資采購到位、調配到位、投放到位、儲備到位;另一方面做好物資精細管理、高效調配,動態盤點物資儲備,通過組織生產、外部采購等方式,全力擴大砂石料物資采購和存儲規模,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推進項目節點進度實現突圍。
時間是變量,也是奮進者的常量。10月,地處熱帶草原氣候的卡古瓜市,即將送別旱季里的最后一個高溫月份,公路施工的熱潮卻依舊如火如荼。午后的氣溫高達47℃,地面實測溫度飆升至70-80℃,不懼高溫“烤”驗,項目部吹響了“大干20天”的沖鋒號,決戰瀝青攤鋪節點施工。
“嘟——嘟——嘟——”凌晨四點,瀝青攪拌站的三聲鳴笛劃破夜空,瀝青混凝土攪拌站不分晝夜,24小時隨時待命。不遠處,攤鋪機和壓路機來往作業,160余度的瀝青混凝土傾瀉而下,滾滾熱浪撲面而來,攤鋪隊長藍銘克正用溫度計測量初壓的瀝青溫度,“溫度越高,瀝青的粘合度就越好。”頂著烈日,藍銘克擦著豆大的汗珠興奮地說道,“這叫‘趁熱打鐵’,在大太陽底下攤鋪瀝青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攤鋪過程緊鑼密鼓,現場施工人員爭分奪秒,從瀝青混合料加工運輸,到碾壓速度、次數,再到攤鋪表面平整度,層層把關,步步求精。項目部后勤保障也緊隨其后,綜合辦常備藿香正氣水等常用防暑降溫藥品,一桶桶礦泉水和綠豆湯不間斷地運往施工現場,以供一線員工止渴消暑,心無旁騖破難題打硬仗。
300多個日夜的苦戰鏖戰,90余名中非建設者戮力同心,終于修成了一條雙向兩車道,路面寬6米,設計時速60千米/小時的瀝青公路。當地群眾出行時間從1個小時壓縮至20分鐘,“行路難”成為過去式。
交通暢,百業旺。現在,瀝青路一直鋪到了家門口,大車小車在卡瓜古市各城鎮村落進進出出、暢通無阻,農產品也能順暢地運往村外,賣出好價錢,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何止是不走泥巴路?從此我們有了致富路。”眺望遠方,汽車在嶄新暢通的柏油路上飛馳,猶如穿行于水墨畫之中,聯通了外面的世界,更是通向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