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而上 “疫”往無前
——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抗疫紀實
——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抗疫紀實
逆行而上 “疫”往無前
——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抗疫紀實
——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抗疫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2-05-25
疫情的陰霾遲遲未散,通用技術集團通用醫療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次次整裝出發,一次次夙夜不眠,為了肩負的職責和使命,沖鋒在前、義無反顧,不懼艱險、持續奮戰,其中白衣天使的抗疫故事帶給我們無限感動和溫暖。
援滬凱旋,一段歷時40天的千里馳援
5月14日下午14時30分,陜西省第一批支援上海核酸檢測隊178名隊員,圓滿完成支援上海抗疫任務,乘機順利抵達咸陽國際機場。
通用技術通用醫療的6名援滬隊員,包括三二〇一醫院4名、西安醫院1名、紅原醫院1名核酸檢測人員隨隊返回。此外,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仍有60名醫護人員奮戰在上海方艙醫院。
檢測隊4月3日抵達上海后,承擔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上海之江生物公司、東方綠洲方艙醫院、淀山湖檢測點等地核酸檢測工作。全體隊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累計檢測66.87萬管,做到“不空機、不積樣”,保質保量完成了工作。同時,實現了零感染、零事故的目標。
“四十天的抗疫經歷,將成為我一生的寶貴財富,”三二〇一醫院的張展瑋說,“第一次感覺到病毒離我這么近,但是身為一名檢驗人,內心更多的是責任。只要第一時間出具檢驗結果,能讓患者最快得到診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西安醫院的車弈津常常干著干著就覺得腰酸背痛,每次出實驗室時衣服都濕透了,但也始終堅持,不敢停下,“長時間戴著雙層乳膠手套,手指疼痛麻木,汗水一滴滴淌下,面屏逐漸模糊”,“我們知道自己的手里是上海千千萬萬人的等待與企盼,都在盡自己的努力盡量多做一些樣本。”
病毒無情,負重前行,通用醫療全體援滬隊員通過辛勤工作,展現了良好職業品格、專業水準和精神風貌,為打贏上海疫情阻擊戰貢獻了“通用技術力量”。
日夜不輟,一份隔離點醫生的日程表
這是來自通用醫療青云職工醫院醫生臧榮娜的時間表,她是北京市海淀區集中隔離點后備保障隊伍一員。
5月9日,接到北京市海淀衛健委“關于推薦醫護人員組建海淀區集中隔離點后備保障隊伍的通知”,通用醫療青云職工醫院年輕醫生臧榮娜第一時間就參加報名,成為進駐新隔離點的首批醫療隊中的一員。
5月11日,臧榮娜正式進入隔離點,擔任小組長。丈夫和兒子一起送她到集合地點,雖是短暫離別,也有千萬不舍,每一位抗疫醫護人員的堅持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寶寶從知道要一個多月見不到媽媽的本能抗拒,到忍著眼淚跟我招手再見,也不知道他內心經歷了多少輪的較量”,臧榮娜感慨。
隔離點的工作每天接觸到的都是密接人員和確診患者,隨時會出現新的發熱病例、陽性病例,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危險,工作任務也十分繁重。
隨著北京疫情感染人數日益增多,隔離點一批一批密接人員到來,醫護人員每天工作到深夜。會累到筋疲力竭難以邁步,也會在剛入睡的凌晨被電話叫起來處理緊急事件。但為了打贏北京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沒有怨言,迎難而上,始終堅持在一線。
與此同時,青云職工醫院在5月10日下午收到海淀區燕園街道社區支援核酸檢測的請求,醫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制定科學工作方案。在醫院工作群發布緊急召集通知,群內立刻響起“叮咚”聲,一條條“報名、我報名……”迅速集結33名醫護人員組成核酸檢測隊,以輪換形式安排每天6組,共13人,承擔起燕園社區共1萬多居民連續數天的核酸檢測工作。
每天清晨,醫護人員早早到達各自核酸采樣點位,穿上防護服加入到“大白”的隊伍中,準時在早晨8:30開展核酸采樣工作。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小朋友,都積極配合。社區有不少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需要“大白”們上門采樣,園區內住宅樓沒有電梯,大白們爬上爬下,常常是做了兩個單元衣服早就已經濕透。
核酸采集工作仍然在繼續,每天1萬多居民的核酸采集工作,有艱辛、有汗水、有開心、有暖意。為歲月靜好,通用醫療的醫護人員正負重前行。
青春戰疫,一場被兩次推遲的婚禮
來自通用醫療三二〇一醫院90后年輕共產黨員孫亦涵,已是第三次參加支援疫情防控的醫療隊伍。4月15日,孫亦涵跟隨陜西援滬漢中醫療隊一行149人踏上前往上海的列車,進駐方艙醫院,收治新冠患者和密接人員。
孫亦涵的妻子也是三二〇一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這對年輕“新人”去年九月份領證結婚,原計劃2022年1月中旬舉辦婚禮,但因為當時夫妻倆相繼前往西安參加疫情防控支援,不得不把婚禮延期到2022年5月。
不料,這次又因孫亦涵參加援滬醫療隊,婚禮再一次“爽約”。報名參加這次支援上海疫情防控,雖然也有朋友勸說他把“支援機會”給別人,但他卻說,“我有著兩次戰疫經驗,要把專業和能力應用到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地方,疫情防控重于泰山,一刻也不能拖。”
接到支援上海的通知時,孫亦涵抱著愧疚的心態,告訴妻子婚禮要推遲。同為醫務工作者妻子不僅表示支持,還同他一起說服了雙方家人。
孫亦涵和同行們每天給上百名患者測量生命體征,采集核酸,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地完成。一個月以來,他和隊友們積極主動,站好每一班崗,在醫療、護理、感控方面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連日勞累,體重下降了四五斤,白加黑工作帶來生物鐘紊亂,時刻與奧密克戎病毒斗爭情緒一直處于繃緊狀態。但每當聽到患者發自心底的一句句“謝謝儂”,他都感到自己的付出十分值得。“謝謝儂”不僅僅是一句感謝,更是對生的希望,對共同抵抗疾病的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醫療隊的共同努力,我們艙內所有的患者均康復出院,看著他們面帶微笑地離開病區,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孫亦涵說。
還有無數像孫亦涵這樣的年輕人,青春芳華,擔當奉獻,舍小愛為大家,為疫情防控和動態清零默默貢獻著力量。每一次出征都是青春的歷練,而收獲的是職業榮光與自信。
常態化防控,一次上門應急處理
通用醫療各所屬醫療機構守土盡責,積極貫徹執行當地防疫政策,疫情防控任務一刻未曾松懈。
在哈爾濱,面對依然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通用醫療二四二醫院繼續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每日選派醫護人員支援平房區區域核酸采集、入戶核酸采集任務。5月份累計選派807人次支援區域全民核酸采集工作,共計采集核酸樣本340000余份;支援入戶采集任務157人次,共采集核酸樣本70000余份;全力確保區域內復工復產工作安全有序進行。隨著哈爾濱市連續幾日的零新增,本輪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
二四二醫院的郎金杰在濱江社區做入戶核酸采集時,聽聞有居民在家做飯時誤切手指,傷口血流不止,情況緊急。
她本著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第一時間和社區工作人員趕往居民家中,沉著穩定地處理傷口,并不斷安撫居民,將傷口牢牢包好。隨后,工作人員對居民進行關心與心理疏導,并幫助居民聯系藥店購買止血藥、繃帶等藥品。
居民對二四二醫院醫護人員迅速、有效緊急救治表示感謝,盛贊郎金杰醫生危急時刻沖鋒在前的責任與擔當。郎醫生表示:“無論是在門診病房還是在核酸采樣點,無論是身披白大褂還是套上防護服,救死扶傷的初心與使命都不會改變。”
在貴州安順,5月11日凌晨2點,三〇二醫院20名護理人員接到緊急通知,立即起床從家中趕到醫院,1小時內全部整裝待命,準備外采核酸。
在連續的外采行動中,護理人員過了一個特殊的“5·12”護士節。6個采集組,先后為1800余人采集核酸,為照顧行動不便、聾啞、手機操作困難的村民,三〇二醫院還組織了入戶采集隊,到村民家門口進行登記和采集。
14號早上下起毛毛細雨,衣裳被打濕,幾名護士也因為下雨路滑、模糊的面屏擋住視線而撞得青一塊紫一塊。但她們沒有怨言,只有謹慎再謹慎,用心再用心,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段歷時40天的千里馳援,一份日夜顛倒的日程表,一場被兩次推遲的婚禮,一次上門核酸采集時的應急處理,都體現了通用技術通用醫療醫護人員的職業風采和使命擔當。這樣感人的小故事發生在抗擊疫情的每一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出力流汗,日日夜夜甘于奉獻,大家堅信,只要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定能迎來最終勝利的一天。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