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發布時間:2022-07-08
建筑,是每個城市的記憶,也是時代變遷的見證。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北京展覽館、中國美術館,到2008年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再到2020年的雄安新區、2022年的北京冬奧延慶賽區,一座座建筑,是留在心中的美麗風景,是跨越時間的鮮活記憶,更是偉大祖國日漸繁榮昌盛的有力證明。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建筑精品,由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完成。
北京展覽館 1954年
中國美術館 1962年
國家體育場“鳥巢” 2008年
雄安高鐵站 2020年
2022北京冬奧延慶賽區 2021年
1952年,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前身——中央直屬設計公司成立,在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大地上,開始了一段篳路藍縷的旅程。
2022年,在建院70周年之際,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成院史陳列館,以記錄一代代中國院人不懈努力、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的印跡。這座設計院的院史陳列館,從一個側面映射著新中國建筑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展現著新中國建筑領域的奮斗探索之路,因此成功入選中國科協等單位評選的“首批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成為建筑行業首個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六代建筑人的尋根之路
七次參加南極科考,設計人員帶著院旗,留下了許多科考隊員的簽名,兩度設計奧運工程,兩支奧運火炬,記載著李興鋼總建筑師“雙奧火炬手”的難忘記憶
一段段工作回憶是建筑人生的注疏
一座座經典建筑展示著創作的道路
一張張玻璃干板是當年設計的真實記錄
一盞臺燈、一把長尺、幾支繪圖筆……繪制了幾千項工程的數十萬張藍圖
幾十年前的珍貴手稿和影集是對前輩們建筑事業的追述
曾經的時光,我們和國家共度
七米多的長卷,記載著七千多位奮斗者的名錄
未來,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人將繼續不忘央企的初心使命,發揮好建筑設計國家隊的角色,牢記社會責任,繼續以工匠精神續寫歷史,為祖國的建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