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2-08-04
“簡單的事重復做,重復的事用心做,用心的事堅持做。”這是池蓮慶30年扎根變電運行一線的真實寫照。現任南方電網廣東茂名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河東巡維中心站的值班員的他,從一名普通的技工畢業生成長為南方電網高級技能專家、南網工匠,先后榮獲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千錘百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干了這一行,就要對得起這份職業。”入職以來,從學徒工開始,池蓮慶逐漸體會到,從事變電運行工作沒有專業技能很容易“撞板”,電網故障解決不了,還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1998年8月,池蓮慶被“點名”參加廣東茂名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的建設工作,并擔任運行籌建組副組長。面對全新的電網架構設計、更高的電壓等級,他感覺到了自己專業技能上的差距,他沒日沒夜泡在建設現場,幾乎核查了變電站的每一個回路、每一個接點、每一處防小動物設施。
“池師傅好奇心特強,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地方,他也能蹲著觀察得入神。”茂名供電局系統運行部主網調控班班長劉一凡回憶說。劉一凡當時和池蓮慶一塊搞變電站建設,他清楚地記得,池蓮慶那時特別喜歡“涂鴉”,隨身帶一本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了“操作順序”、“風險事項”等等。
“工作經驗都是干出來的。”池蓮慶說。在變電巡維工作崗位,無論是倒閘操作、巡視維護、事故處理還是電網運行監控等,池蓮慶都力求將細致做到極致,同事們眼中的池蓮慶對設備及其運行狀況達到了“滾瓜爛熟”的地步。
精益求精讓隱患“無處遁形”
從事電網設備的運行檢修,功到自然成之外,是他對日常工作的精益求精。
2020年7月,他在對220千伏那務變電站開展保供電工作時,發現變電站主變壓器一把刀閘異常,“A相線夾處出現明顯的熱浪,而B、C相卻沒有”。他沒有放過這一隱蔽的缺陷,立即采用判斷設備發熱的“三步法”,即判斷設備有無熱氣浪、金屬顏色有無變化以及察看紅外成像儀圖譜分析數據等,通過觀察檢測,測出該刀閘A相線夾處熱點溫度高達114℃,屬于緊急缺陷。
池蓮慶和同事們立即聯系調度,進行了緊急停電處理。“好險啊,事后檢查,線耳的螺絲腐蝕了,避免了跳閘事故隱患。”那務變電站站長黃東興說。
池蓮慶對工作有著強烈的責任心,對安全生產一絲不茍。“參加設備啟動200余次,倒閘操作15萬余項,參與大修技改項目300余項,發現處理缺陷1500余項,操作差錯為0、安全責任事故為0。”這組印在工作履歷上的數據,展示著池蓮慶的篤定與踏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操作,他始終以一顆堅定的心,盡職盡責,精益求精。
用崗位創新解決難點痛點
茂名地處南方沿海,空氣咸濕加上臺風頻繁,變電站端子箱門容易銹蝕,還常常會被吹歪甚至吹落,二次回路也因受潮帶來短路隱患。這些看似細小但又可能積累成缺陷和隱患的問題,常常困擾著變電運行人員。池蓮慶嘗試將設備與其他事物聯想在一起,尋找突破口。一天,池蓮慶突然想到那種老式皮箱的扣子。“假如在門上裝上一個類似的防風扣,這樣不就可以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嗎?”于是,他回到家翻箱倒柜,找出老式皮箱比劃……在他的構思下,2014年,一款變電端子箱“防風扣”終于面世,把它安裝在箱門外側,不僅能保證端子箱箱門開合看得見,同時還可以讓彈簧拉扣鎖緊箱門,端子箱門防臺風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池蓮慶的創新成果來源于他對變電設備運行的細心觀察,來源于他對生產中難題的思考。為壯大基層崗位創新力量,南方電網依托勞動模范、崗位技術專家,建立了勞模專家創新工作室。自2013年池蓮慶專家工作室建立以來,他主持和參與完成的職工創新項目25項,獲國家級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發表科技論文12篇,榮獲南方電網職創最具推廣價值獎等榮譽17項。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工作室里,一大批青年員工正陸續成長為業務技能骨干,為電網科技創新輸送力量、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