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9-16
2022年9月,金秋時節,瓜果飄香,一排排風機整齊排列在哈薩克斯坦,迎風轉動,蔚為壯觀。
9月12日,由中國電建集團聯合哈薩克斯坦薩姆魯克能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謝列克風電場投產發電儀式舉行,在“一帶一路”首倡之地結出新碩果,獻禮中哈建交30周年。
中哈產能合作的典范工程
阿拉木圖市是哈薩克斯坦的金融、教育中心。這座地處東南邊境的“蘋果之城”,曾經一度受到能源短缺的困擾。
中國電建集團自2008年進入哈薩克斯坦市場以來,便致力于電力項目投資和建設。中國電建秉承低碳環保理念,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而風能資源豐富的謝列克地區距離阿拉木圖僅150公里,薩姆魯克能源公司早在2009年便成立七河能源公司,但因各方因素影響,風電場的開發建設一直未能按計劃推進。
為了加速項目開發建設,2019年4月,中國電建旗下電建海投公司、水電顧問集團和成都院聯合收購七河能源公司75%的股權,從此項目建設進入了快車道。
“項目裝機規模60MW,安裝24臺2.5MW風力發電機組。風電場內架設四回35kV集電線路,建設一座110kV升壓站,以110kV輸電線路連接至謝列克220kV變電站。項目每年發電量可達2.28億千瓦時。”謝列克風電場負責人羅軍介紹道。
在發電慶典儀式上,中國電建所屬電建海投公司與卡澤納基金簽署謝列克二期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合作備忘錄。
中哈共克時艱的生動寫照
中國電建一批在新能源領域投資、設計、施工、監理、運維等骨干子企業參與其中,中國電建的“投建營”一體化專業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項目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項目設計采用中國標準,主要機電設備均采購自中國,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一體化的項目實施,也有力促進了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一個項目不僅是一個工程,更是一張向世界遞出的中國名片,它向全球貢獻中國方案,分享中國技術,共享發展成果。
然而,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項目的建設者們猝不及防。施工技術人員的組織問題,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予以克服,但風機設備的運輸通關受制于防疫政策、物流資源匱乏等一系列因素,成為影響項目建設的最大困難。
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會談磋商,包括機電設備運輸在內的共21項關鍵節點和梗阻點被逐項攻克,在疫情期間硬是打通了一條從中國到中亞的運輸通道。2021年6月中旬,首批機電設備運抵現場;2021年11月18日,首臺風力發電機組設備開始吊裝;2021年12月5日,首臺風力發電機組吊裝完成……在中哈多方共同努力下,項目建設終于步入正軌,各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在項目最困難的時候,中國企業沒有放棄,他們的企業實力和敬業精神,他們對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心和信心,值得我們學習敬佩。”薩姆努克能源公司總裁丘特巴耶夫說。
2022年7月27日,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截至2022年9月12日,累計發電超過2500萬千瓦時。
中哈深厚友誼的美麗綻放
25歲的吉德已經在謝列克風電場工作了兩年,從小就生活在謝列克鎮上,拿著風車玩具奔跑玩耍的他,沒想到能有一天親自參與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風電場。“我們這里的風力資源豐富,能夠充分利用風能發電,是我們當地民眾的共同心愿。”
因此,項目自建設伊始,便向當地民眾敞開了大門,除了100多名技術工人參與施工外,還有10余名當地員工參與到項目管理工作。
“來自中國的工程師都非常專業和勤奮,施工過程的每個細節都會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并毫無保留地將中國先進的施工技術、管理理念及管理經驗傳遞給我們。跟著中國技術人員,我逐漸學會了看圖紙,懂得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并可以計算工程用料。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讓我學習提升了很快,我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年間,吉德由一名普通小工成長為一名帶班組長。
在職位提升的同時,吉德的個人收入也翻了好幾番。得益于收入穩步提升,吉德現已在阿拉木圖市買下了屬于自己的房子,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改善。
謝列克風電場建設階段帶動了當地上下游產業鏈近千人就業。隨著電場的正式投產發電,項目公司還將進一步加大屬地化管理經營,吸納更多的哈薩克斯坦當地員工入職,在為風電場安全穩定運行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為當地培養風電運維人才,助力哈薩克斯坦風電產業發展,造福更多當地民眾。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