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30
前不久,由中國交建建設的新疆依吞布拉克至若羌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依若高速)正式通車。經過五年奮戰,一條寬闊平坦的通衢大道在群山溝壑之間蜿蜒綿亙,依吞布拉克至若羌的行車時間縮短至3小時。
全長294公里的依若高速沿線平均海拔近3300米,穿越羅布泊和阿爾金山兩大“無人區”。它的通車運營,成為繼連霍高速、京新高速之后,進出疆的第三條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設期間,中交建設者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克服無水、無電、無網絡、無食材、無物資以及高溫、高寒、缺氧、沙暴等困難,有效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使依若高速提前8個月建成通車,向新疆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攀登!勇當阿爾金山“開路先鋒”
高空俯瞰,阿爾金山脈就像刀刻一般,褶皺萬千,橫亙在新疆東南出疆要塞上。2017年7月,在依若高速4標測量隊長劉曉鵬的帶領下,13名剛走出校門的年輕測量員,不畏艱險深入阿爾金山。他們立志要在這片未知區域用腳步“丈量”出工程施工需要的所有數據。
阿爾金山表層由一層浮土和風化的巖漿交織而成,松散而又鋒利。“有些看似很堅硬的石塊,手一碰就會散開。沒有下腳之地,我們就用手扒;沒有通道,我們就用腳踏出來。”劉曉鵬回憶說。他把隊員們分成6組,交替前行。每組2人,一人開路爬上山頂,放下安全繩,另一人則背著儀器測點。
有一次經歷令他們至今仍心有余悸。當時,劉曉鵬爬到半山坡,才發現光禿禿的山體沒有任何可以防止自己滑落的植被,腳下也找不到其他的著力點。回頭一看,身后就是萬丈懸崖,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隨著體力逐漸耗盡,他的雙腿開始發抖。危急關頭,同事從另外一條路爬上山頂,放下安全繩,將劉曉鵬拉了上去,這才脫離險境。
大山里的信號很弱,有時候為了尋找信號,往往要爬十幾個來回,才能完成一個點位的測量任務,算下來他們每天都要爬10幾座山。“受傷是常事,有時看到石頭上的血,才知道自己又受傷了。”劉曉鵬笑著說。再苦再累,也沒有人退縮。最終,兩個月時間里,44.2公里,他們測了兩個來回,實際徒手爬越里程超過180公里,復核了所有地形地貌原始數據,標定出2210個中線樁位,為項目正式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拓!無人區上演“愚公移山”
“架橋機過跨注意受力檢查,落梁控制精度……”2021年7月13日,在阿爾金山腳下,依若高速4標負責人劉勇對施工人員叮囑道,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一天,依若高速重要控制性工程——巴什考貢特大橋成功貫通。捷報傳來,建設者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巴什考貢特大橋全長1402米,被包圍在V型山谷之中,平均海拔3400米。大橋一端緊鄰紅柳溝,連接巴什庫爾干一號隧道和二號隧道。線路跨越多個山體,山勢陡峭,沒有設備進場的道路,這是一座在戈壁灘上架設的大橋。
2018年4月,劉勇多次組織人員研討,最終確定“便道修建南挖北填,樁基施工同步進行”的方案。“紅柳溝是一條雨水沖刷而成的河溝,大型設備無法從這里進來,只能靠人工挖掘開道,并輔以挖機清理。”劉勇解釋說。
“南挖”是從紅柳溝入口處開始挖掘,“北填”則是用南挖的沙石填高靠近巴什庫爾干二號隧道的V型溝。建設者們用半年時間,完成了7萬多立方米土方開挖填土施工,開拓出40公里便道,長度相當于大橋的近30倍,終于打通施工堵點。
在施工線路上還分布著數座山體。其中0至19號墩樁設計位置大多處在山腰上,尤其是4號墩樁基,山高已超過橋面設計高度,必須把山的高度“降”下來,把樁基打在“降高”后的山頂上。為了能把4號樁基打在山頂,經過充分論證和縝密考慮,項目部通過開挖2萬立方米土石,將凸起的山頭變成“平頭”,讓山整整“變矮”11米。
“我們就用‘愚公移山’的辦法,讓橋坐在山頭上,開辟出樁基、承臺和墩身作業面,兩年多時間完成了大橋200多個樁基的澆筑。”劉勇說。2021年7月13日,巴什考貢特大橋終于貫通,橫跨山嶺,讓戈壁灘不再荒涼。
掘進!攻堅高寒高海拔特長隧道
巴什庫爾干二號隧道海拔約3100米,是依若高速全線“卡脖子”工程,屬高寒高海拔特長高速公路隧道。隧道地質復雜,前期勘測顯示存在一條破碎帶及三處裂隙發育區,為隧道掘進帶來巨大挑戰。
隧道施工前兩個多月,累計掘進只有90米。技術主管張寰宇心急如焚,對項目使用的全斷面法正常爆破(光面爆破)工藝進行分析。他發現施工單個循環就要18小時,其中通風降塵、出渣、初支工序耗時占60%,對進度影響嚴重。張寰宇查閱大量資料,“聚能水壓爆破法”引起他的注意。現有方法爆破后隧道內會產生大量浮塵,而聚能水壓爆破能憑借水霧有效降塵,還能提高工效。
張寰宇與同事們進行試驗、收集數據、開展對比總結。聚能水壓爆破工法隨即在隧道試用。該工法須在炮眼底部裝水袋,中間安置聚能管,炮孔堵炮泥,安裝過程通過調整聚能管安裝角度,使爆破時炮眼內的水袋在高壓下產生如“水刀”般的水契,從而高效切割巖層,實現爆破面平整度大幅度提升,節約初支時間。
實踐證明,該工法大大減少炮眼開鑿數量、用藥量和碳排放量,進一步提升隧道掘進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時其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更有利于生態保護。
溫暖!深情厚誼揮灑戈壁灘
在依若高速項目駐地,如則·阿卜杜熱西提正捧著一本項目管理手冊仔細閱讀,和他一起到項目的還有29名來自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同胞。
“很榮幸能到這里工作。項目部尊重我們的生活習慣,給我們修了專門的院子,會議室、浴室、餐廳都有,還舉行歡迎儀式,我們心里暖洋洋的,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如則激動地說。各族同胞在這里結下了深厚友誼。項目部也因此變得更加熱鬧起來,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大聯歡文藝活動。大家紛紛跳起新疆舞,在廣袤無人區里的小院里,富有民族風情的歌聲隨風飄揚,大家在項目建設中相互協作,凝聚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五年間,中交建設者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最終迎來依若高速通車時刻。依若高速就像騰躍于荒漠戈壁的飛虹,閃耀出璀璨奪目的光彩。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