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2-13
初冬時節,車輛來來往往在料場穿梭,有裝有卸忙得熱火朝天。在裝卸工和機械車輛之間,一名工作人員不停地指揮吊裝、卸貨和材料碼放,忙得滿頭是汗,他就是張理英,現任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山東兗州料場負責人。
實干前行繹初心
張理英自2001年轉業以來,一直扎根基層,曾先后從事保衛、綁扎工、材料員等工作。目前他負責的料場占地85畝,存放設備400臺(套),周轉材料6000余噸,是該企業為統一管理、統一調撥設備和材料的集管中心,為30多個項目提供設備及周轉材料,并提供維修保養、噴漆整修、裝運調撥等服務。
“看,這些設備、材料都是我的戰友,我得照顧好他們,隨時可以派上用場。”張理英笑著說,每天裝卸五六車材料是他的工作日常,最忙時一天裝卸十七車。從曾經的崗位到現在,轉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責任。看管著近4億元的周轉材料和機械,張理英不僅僅是盡好看管責任,還努力思考如何節約創效。
“周轉次數多了,就會有大批的材料出現彎曲、變形,還有很多砂漿凝固在上面,人工處理不了,賣廢鐵是很大的浪費!” 張理英說。他從廢舊堆里淘“寶”,把液壓油泵當動力操作桿,把120型角鐵焊接成四腳架,這些工具每天可調直桿件五六百根,節約了人力,提高了維修效率。廢舊材料廠搖身一變成了加工廠和維修站。
張理英的“心病”總算解決,但砂漿清除還是一大難題。他又挑出廢舊套絲機作為動力傳輸工具,用槽鋼焊接固定模具以固定頂托,這樣,人力干不動的活就被機器代替。改裝的頂托清灰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人一天可清理200余套舊材料。僅此兩項小創新就為企業節約維修成本30萬元,創效100余萬元。
安全施工零容忍
材料場存放有許多鋼制大件,拆卸組裝過程稍不留神就會出現安全問題,料場的安全管理難度一點也亞于施工現場。
“安拆組4人清理剛退場的拌合站,維修班組8人維修桿件,4人裝車,6人清理螺旋焊管,剩余5人挑選鋼板,準備發料。”清早,張理英便將一天的工作安排妥當。
“再檢查一遍吊車鋼絲繩是否安全,維保記錄一定如實填寫,變壓器漏電保護器抓緊檢查一遍,遇到問題盡快解決!”早上7點,張理英都會準時召開安全例會,反復叮囑工作人員注意各項操作規范。“氧氣乙炔瓶一定要注意安全距離,檢查是否有漏氣情況,沒檢查好就不準開工!”
張理英管理料場三年,每天都堅持把各項工作的安全要求細化至每個人,做到事無巨細,明確規范操作步驟和標準,實現了安全零事故,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一致好評。
“我明年就退休啦!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堅守工地二十余年,張理英憑著自己的責任心和實干精神為企業增收節支、創效盈利。多年來,他轉變的是陣地,不變的是堅守,他用責任、擔當詮釋了務實尚干、愛企爭先的“實干家”精神。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