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扎根一線矢志創新的技能大師
【人物】扎根一線矢志創新的技能大師

文章來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3-02
馬小光,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北方車輛集團數控銑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曾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參加工作以來,馬小光扎根生產一線24年,他潛心學習先進加工技術、積極創新工藝方法,攻克了多個核心零部件加工難點,完成300余項關鍵產品試制和攻關任務,完成工藝創新成果20項,獲得國家專利10項,節創價值1000萬元以上。在工裝模具、液壓傳動、行走系統多個生產環節首創大量先進加工方法,大幅提升了裝備質量和生產效率。
勤學苦練 堅持不懈
模具質量決定著產品質量,而電極制作的精度是模具精度最重要的保證。馬小光積極向老師傅學習請教,不斷練習畫線、銼削、打磨等基本功,經過艱苦磨礪,他逐步成長為車間內唯一的電極制作工。
為了盡快掌握數控機床的編程與操作,他拿著僅有的說明書學代碼指令,自己購買計算機學習計算機繪圖,并學習充實理論知識。他依靠自動編程技術,僅用2周時間就完成了原來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加工任務。在他的帶動下,所在車間迅速興起學習數控技術的熱潮。
立足本職 勇于實踐
2008年北京奧運會“腳印”“笑臉”“五環”等特效焰火驚艷世界,發射特效焰火的裝置由北方車輛集團研制生產。每個“大腳印”由288個座標點組成,每個座標點由定位板控制,定位板轉角和仰角角度稍有偏差,燃放效果就達不到奧組委要求。臨危受命的馬小光用一套宏程序快速解決了發射裝置復合角度加工難題,為焰火絢爛綻放打下堅實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方車輛集團受命緊急生產防護服壓條機,馬小光主動承擔了最復雜的觸摸屏座和下支架等零件加工任務,為提前完成防護服壓條機生產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體式行星架是新一代機電復合傳動系統零部件中形位公差最嚴、尺寸精度最高、加工難度最大的關鍵零件,孔位置度直徑尺寸公差0.01mm,槽垂直度和平行度同樣為0.01mm,超出了一般加工中心正常加工精度。在產品研制生產中,馬小光根據機床重復定位精度規律嘗試修正定位誤差,經多次試驗檢測,產品加工精度最終達到要求。目前該產品已累計完成十批次300余件,創造價值150萬元以上。
連體履帶板是為提升特種車輛機動性能而開發的重點科研產品,中間空檔內側5*30°倒角一直是工藝技術難題,成為多個車型更新換代的“攔路虎”。馬小光經過長時間深入思考,綜合考慮效率、成本、人工各種因素后,利用可回轉四軸轉臺機床,制作專用工裝夾具4套,設計自制偏心反鏜倒角刀2種,成功解決連體履帶板倒角加工難題,實現經濟高效自動化加工,為裝備升級換代和后續生產線建設提供了重要工藝方案。
馬小光還成功解決底甲板、平衡器、履帶板等大批復雜熱成形模具的制造難題,每年僅模具類產品一項就為分廠創造1000萬元經濟效益。
傳藝帶徒 交流共享
作為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馬小光無私地把自己的知識技能傳授給更多的年輕人。他依托大師工作室,通過技術培訓、工藝攻關等多種形式,傳授實踐經驗,支持輔導年輕人參加技能大賽,為技能人才隊伍快速成長盡心盡力。近年來,馬小光大師工作室每年解決現場加工難題20余項,創造價值200萬元以上。
參加工作以來,馬小光始終精益求精,勇于擔當,在扎根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中貢獻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