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3-14
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屬江南工業集團,數控加工分廠的關鍵技能帶頭人彭小彥用實力創造了屬于自己的“話語權”——多次參與“神舟飛船座椅緩沖器”研制與生產工作,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先后參與了300多個項目的科研試制任務,攻克了136項技術難關;主持完成了多項工藝項目攻關,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同事眼中的“拼命十三娘”
“去年7月份,彭小彥去武漢學習,我們車間當時正在趕制一個產品,但設備系統一直出現問題,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都解決不了,無奈之下只好求助彭小彥。沒想到她利用網絡遠程幫我們,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編程建模,白天學習完再利用晚上時間繼續,這樣的狀態還持續了好幾天,直到設備最終恢復正常。”回憶起彭小彥那次挺身而出,同事劉興軍贊不絕口,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很多同事看來,要想成為數控人才不容易,對女生而言更是如此,不但要學會使用三維軟件繪制模型、設置刀具加工路線、生成加工代碼等,如果遇到加工零部件較大,還需要吊裝夾緊,零部件加工完后還要檢測,這些都是體力活。但恰恰是彭小彥的拼勁,才讓她一步步成為數控尖兵。
師傅心中的“定海神針”
在某重點任務重,車間生產的某產品精度一直無法達標,主要是因為設備編程出現了問題。看到彭小彥平時編程能力不錯,師傅彭湘就把這個難題交給她。第二天一早,彭湘看到了滿臉倦容的彭小彥,原來她整晚都在琢磨這個難題。最終經過彭小彥廢寢忘食的研究,問題得以解決。
在彭湘看來,徒弟彭小彥能一步步成長為“大拿”,不單單是靠勤奮,還有愛鉆研、愛動腦的精神。幾年前,五軸聯動加工中心被引入車間,企業經過技能人才層層選拔,最終確定將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交給對待產品精益求精的彭小彥來操作。相較于傳統的三軸加工中心、四軸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有著高精度、高效率、高質量的特點,但對操作人員要求陡升,尤其要具備空間想象能力。為了“馴服”這臺設備,彭小彥頂住壓力從零學起,積極向廠家技術人員請教設備的結構、操作原理等知識,琢磨產品加工方法。她白天跟著老師學,晚上再從網上下載系統說明書復盤。彭小彥在兩年時間里不斷精進,繪制了600多張復雜的三維實體圖,做了5本厚厚的工作筆記,將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編程軟件掌握程度帶上了新臺階。
目前,整個數控加工分廠只有3人能操作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彭小彥就是其中之一。
自己口中的奮斗女性
彭小彥曾經做過某個多軸加工四種薄壁異型套簡零件,需要多面銑削加工成型,工序繁多。但是在加工過程中面臨定位困難,無法保證加工精度和精度穩定性,且工序多、流程長,加工效率低。對這個“硬骨頭”,彭小彥和團隊成員在多年加工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工藝方案、創新夾具設計、優化加工方法,使四個系列套筒零件共用一套夾具,實現一次夾持動作,完成兩道或多道工序加工,從而實現工序集中,縮短工藝流程,解決了裝夾與變形難題,提高了加工效率,零件的質量也得到了保障。目前,這種加工方式形成了可復制的經驗,并且成功運用到了其他零件的加工上,被歸納為“彭小彥系列操作法”。
近年來,彭小彥作為關鍵技能帶頭人,主持完了多項工藝項目攻關,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彭小彥推廣應用的“高效氣動組合夾具加工方法”和“高效液壓組合夾具加工方法”解決了多系列批量化零件生產效率低的瓶頸難題,改善了零件加工質量,減輕了人工勞動強度,累計為企業節創300多萬元。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