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4-07
近日的浙江寧波春和景明,世界最大打樁船“一航津樁”在象山海域開啟了首次施工任務。船舶旁,沙鷗翔集,魚躍海面;船舶上,人聲鼎沸,機器轟鳴。
時間倒回2月初,為了打好第一仗,項目團隊和施工船舶提前數周進入象山海域模擬演練。在船舶航行過程中,船長康玉興注意到周邊水域有許多漁政船來往不息,水面上還能見到許多浮漂。經詢問后得知,施工海域附近就是藍點馬鮫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此時正值藍點馬鮫向北洄游產卵時期。考慮到打樁作業不可避免地向海中傳遞低頻高能的沖擊波,影響魚類生存繁殖,康玉興心中一沉。
康玉興隨即帶領船員開始研究“護魚”之道。“一航津樁”搭載了800千焦液壓打樁錘,為了提高施工效率,打設鋼樁盡量選擇更高的單次沖擊能量,但要同時兼顧生態保護和施工進度,找到合適的能量輸出值便成為破題關鍵。為此,項目團隊根據海域特點,系統整理了鋼樁重量、長度等數據,并結合以往施工經驗,從最低值100千焦開始試驗,通過逐步增加能量來驗證數據可行性。經過反復計算、調整,最終確定沖擊能量為260千焦時,既能高效打樁,又不影響魚群的正常繁殖。項目團隊還在船舶上加裝了功率管理系統,可根據船舶工作情況自動調節發電機運轉,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就像汽車的自動啟停功能,臨時停車就會熄火節約燃油,前行時又可以立即啟動。”輪機長田寶勇比喻道。有了以上措施的加持,施工和環保并進的局面迅速打開。
節能環保不僅體現在施工之中,也融入了船員生活日常。船舶的生活熱水通過抽取淡水,經過鍋爐加熱,再由水泵送至廚房、浴室等生活區域,因此鍋爐必須24小時維持運轉確保隨時有熱水可用。然而,船員作息時間基本一致,使用熱水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不用熱水的時段里,熱水長期停留于管道中會逐漸冷卻,再次使用熱水時,只能先放掉管道中的冷水才能獲取熱水,便出現了大量的淡水資源未經利用便流入了污水艙的情況。
“淡水資源在海上十分寶貴,經年累月就會造成巨大浪費。”康玉興順勢拉開了一場“管道革命”。經過研討,大家決定在原有管道的基礎上增加回水管路,并加裝溫控電磁閥。當水溫降到30度以下時,閥門自動打開,管路中的冷水回流至淡水艙;當管道內溫度上升到30度以上時,閥門關閉,熱水就停留在管路中。在這樣的創新舉措下,全船在保證熱水全天高效供應的前提下,實現月節約淡水20噸。
此外,項目團隊還升級了排污系統,配備全自動化的壓載水處理裝置、油水分離器以及污水循環處理裝置,絕不留下污染和破壞。船艙中隨處可見的環保標語,船舶垃圾回收處的分類垃圾箱,以及廚房水池處的固液分離過濾網,都體現著全員環保的意識。
“人們常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鋼鐵巨輪施工能力強,環保也要水平高,才能是當之無愧的‘綠巨輪’。”望著眼前的蔚藍大海,康玉興感慨道。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