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5-17
從踏入煤礦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心里埋下了一粒種子:要將煤礦視為創新陣地,經常琢磨,經常研究,用智慧創效、用技能創新、用技巧攻關。這是他的一份堅守,一輩子的執著。
李正甲,標準的山東人,樸實、爽快而且厚道。他從事煤礦工作20多年,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他徹夜安全檢修,為的是工友們的平安作業;他通宵研發創新,為的是推進技能創新;他加強青年員工的培訓,為的是煤礦技能人才的“滿園春色”。作為一路前行的煤炭人,他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煤科精神,一份責任擔當。
1992年,李正甲技校畢業,進入煤礦成為一名綜采維修電工,一干就是15年。2006年,32歲的他躊躇滿志的來到內蒙古鄂爾多斯,來到位置偏遠、環境荒涼的納林廟煤礦二號井,開啟新的技術創新之路。
李正甲以解決安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著力點,大膽創新、小心求證。2007年任隊長期間,完成了“大采高工作面采煤機機載照明”、“綜采工作面三機冷卻水回收”兩個成果,提高了截割速度和工程質量,節省了寶貴的水資源。2011年,為解決副斜井運輸過程中阻止跑車事故發生這一難題,他和同事開始了近2年的走訪、查詢和實驗,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走訪多個廠家,成功研發了無軌膠輪車阻車裝置,有效避免了副斜井運輸過程中跑車事故發生,填補了煤礦斜井主動阻車技術的空白,取得了發明專利,得到了行業管理部門和同行業的積極肯定,并在全國多座煤礦推廣應用。
工匠之心,在于嚴謹。2017年,李正甲組織設計制造“綜采工作面轉載機進料口破大塊裝置”,僅納二礦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約8400萬元,安全效益更是無法估量,該專利成果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20年全國煤礦優秀“五小”創新成果一等獎。針對納二礦原煤塊煤率一直在28%左右徘徊的實際,他提出從源頭提高塊煤、從過程降低損耗、從倉儲細化管理的整體方案,使全礦井塊煤率提高到48%,每年為企業增加效益約6400萬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技校畢業的他,先后取得大專學歷、本科學歷和碩士學位;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技師、高級技師、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并先后獲得煤炭行業技術能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2019年5月,被評為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大國工匠”。2021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2014年,李正甲和一批業務技術精、品行正、作風實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大師等一起,共同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年,工作室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他堅持“實學、實用、實戰、實操”的原則,把“傳絕技、帶高徒、重現場、出成果”作為首要任務,堅持“大拿當教員、現場當課堂、案例當教材”的培訓方式,因材施教,簽訂師徒協議,通過“以師帶徒”傳幫帶方式,促進一線員工快速成長。工作室先后培養出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3名、優秀技能人才15名,基層管理人員30余名,1人獲“全國十大杰出礦工”榮譽稱號,2人獲“百名感動中國的礦工”稱號,輸出整建制班組4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20余人,實現了技能人才的“滿園春色”。
多年來,在李正甲的主持和帶領下,工作室獲得國家專利10余項,針對煤礦現場安全生產的小發明、小改造20余項;發表科技論文近30篇、編寫專著2部、申請基金項目4項。
他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他的很多想法、做法和成果在周邊礦區已經得到推廣;他把愛崗敬業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他就是煤炭產業的“大國工匠”。
【責任編輯: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