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6-20
芳草萋萋,鮮花爛漫。山東青島上合如意湖引來無數游客前來打卡留念。“誰能想到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鹽堿地!現在游客們紛至沓來,就是對我們鹽堿治理工作最大的肯定。”中交集團所屬中交四航局青島上合如意湖綜合建設項目公司負責同志激動地說道。
青島上合如意湖水主要來源于海水補給,導致地表和地下水積累了大量鹽分,其土壤含鹽量高達32%。由于土地鹽堿化嚴重,土壤肥力的喪失使得種植作物存活率遠遠低于平均水準。“堿地白花花,一年種幾茬。小苗沒多少,秋后不收啥。”這句順口溜道盡了當地居民的辛酸與無奈。想要推進如意湖畔園林景觀施工,土地鹽堿治理刻不容緩。
為確保項目穩步推進,項目團隊第一時間圍繞鹽堿治理開展技術攻關,翻閱當地水文資料,學習國內外鹽堿治理先進經驗。起初,團隊采用土壤改良技術降低土壤鹽分,然而傳統的土壤改良只能實現一次性排堿,如意湖由于連通膠州灣水域,后期將不可避免持續受到海水影響,并不能一勞永逸解決鹽堿難題。“土壤改良效果有限,我們是否可以在作物種植上動腦筋?土壤改良與生物改良雙管齊下,徹底根治土壤鹽堿難題。”會上,項目團隊探討著新思路。
為挑選出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種植的植物,經過一個月的反復分析、比對,團隊結合鹽堿治理的實際需求,提煉總結出抗鹽堿、排鹽堿、稀鹽堿、忍鹽堿、拒鹽堿的“五步抗鹽法”的工作思路,挑選出三春柳、徑柳匙葉草、紅樹、瓣鱗花等數十種適宜種植的植物。
種植數目、種類敲定后,團隊又根據植物特性,分區域對不同鹽堿程度土壤“對癥下藥”。項目團隊將三春柳等樹種種植在鹽堿化程較低的河灘、堤岸旁;選取徑柳匙葉草、紅樹、瓣鱗花等植物種植在鹽堿化程較高的區域,這些植株生長過程中可吸收大量的鹽分,并通過自身特性將多余的鹽排出,到達稀釋土壤鹽堿的目的。“這就好比人通過排汗,將身體鹽分排出體外。”項目技術人員形象地比喻道。在“五步抗鹽法”的指引下,項目團隊不僅解決了鹽堿地植物選種問題,還滿足了項目建設“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植物設計要求。
如今,項目園林工程施工如火如荼,曾經的“鹽堿白”已蛻變成“生態綠”,廣袤荒蕪的如意湖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還是建設者有辦法,為青島市民打造了這么美麗的休閑場所。”不少路過的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駐足觀看這如畫的風景。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