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點亮海島鄉村第二條“生命線”
【故事】點亮海島鄉村第二條“生命線”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3-08-01
隨著三民線干線115號塔最后一個開關合閘,日前,南方電網廣東廣州南沙供電局在南沙三民島的第二條供電線路正式投產,三民島供電質量得到改善,海島鄉村振興迎來了一次新機遇。
臺風頻發 供電問題成百姓最大“揪心事”
“一川蕉林綠,十里荷花香,千池魚蝦躍,萬頃碧波流”,這是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的美麗風貌。三民島位于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西南邊,由圍墾灘涂而成。20世紀60年代末島上第一條供電線路建成投產,三民島內正式通電,這也是至今半個世紀以來,島上僅有的一條10千伏供電線路。
三民島地理位置特殊,土壤含有機物豐富,島上主要種植香大蕉,“十里蕉園十里香”成為其一大特色。然而海島四面環海,臺風頻發,一來臺風,島上的供電就可能會受到影響。為防止水淹耕地,三民島上建有4個大型排澇站及20個小型泵站排水,而所有排澇設備都依賴著三民島上這唯一一條供電線路。
何錫波是三民島上的原住居民,也是島上的種植大戶。據他回憶,有一年強臺風天氣全島停電,島內所有排澇設施全部停擺,100多畝蕉地被淹,直接造成經濟損失130多萬元?!胺N植業靠天吃飯,希望可以對這里的供電設施升級改造,停電對我們的影響太大啦?!焙五a波說。
百姓的事,就是頭等大事。廣州南沙供電局黨委下定決心,不能讓供電問題成了百姓最大“揪心事”,一定要將第二條電力生命線送入島內,讓島上居民“用上電,用好電”。
千方百計 點亮第二條海島“生命線”
海島送電,在廣州區域內并不常見。廣州南沙供電局迅速組建三民島高標準電力規劃黨員突擊隊,全力以赴推動項目立項。
三民島四面環海,供電線路如何入島成為了困擾規劃團隊的最大難題。進入三民島的唯一交通道路是一座名為瀝心沙的大橋。按照老思路,規劃團隊計劃采用橋架方式將電纜敷設進島。但是經過現場勘察及咨詢后得知,大橋年久失修,如果改造橋架會對大橋帶來安全風險,該方案無法實施。
經過反復溝通論證,南沙供電局規劃團隊最終決定在三民島南部采用跨海頂管的方式穿越洪奇瀝水道敷設電纜進島,將島上合興F17饋線與島外萬頃沙F23饋線建立聯絡,形成異站供電的格局,從根本上提高島上的供電可靠性。
跨海頂管長度有1026米,單段電纜長度達1040米,是目前廣州地區單段電纜長度最長的電纜,施工難度極大。南沙供電局多次聯系珠江水利委員會、廣東省水利廳、廣州市港務局等部門,先后完成水下鉆探、航道評審及防洪評審,為跨海頂管施工做足準備。
同時,島上架空段線路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同步進行。架空段工程涉及更換島上10千伏線路2.7公里,新建塔基16座,新立電桿35根,萬頃沙供電所人員在施工現場爭分奪秒組織完成各項作業,何錫波也多次來現場觀看項目進度。看著一根根新立的桿塔,他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6月29日,隨著“合上開關”一聲令下,三民島第二條電力生命線順利投產送電,這也標志著三民島供電新局面的開啟,三民島供電穩定問題將徹底解決。何錫波在送電現場大笑著說:“以后我的香蕉再也不用擔心停電水淹了!”何先生再也不用擔心了,三民島全島八千余人,一萬四千畝耕地再也不用擔心了!
三民島的第二條電力生命線是廣州南沙供電局立足實際,以電力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縮影。
電纜飛越洪奇瀝,島內迎來大發展。這第二條電力生命線不僅僅打通了一條高可靠的供電通道,同時也為三民島的種植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三民島民建村村委書記看著一排嶄新的10千伏供電線路說道,“這第二條供電線路確確實實解決了我們村的供電難題,對我們村以后的發展也將起到很大幫助”。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