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奉雅:潛心攻關逐夢大國重器
【人物】胡奉雅:潛心攻關逐夢大國重器

文章來源: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5-31
近日,一則喜訊傳來,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焊接與腐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胡奉雅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份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背后,是她數年來堅持扎根實驗室和生產現場,在閃爍的弧光中不斷學習、實踐、提升的奮斗歷程。
把最先進的焊接技術帶回鞍鋼
2008年,胡奉雅第一次看到國家體育場——鳥巢,并被這座造型獨特的鋼結構建筑深深吸引和震撼,“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2015年,胡奉雅毅然放棄了在國外以全額獎學金讀博的機會,來到鞍鋼集團。幾年后,胡奉雅受鞍鋼集團委派,再次來到英國,加入英國皇家工程院、科學院雙院士負責的相變課題組,成為組里當時最年輕的訪問學者。為充分利用半年的訪問機會,盡快提升科研工作水平,胡奉雅抓緊一切時間走訪知名焊接研究機構,白天和專家交流學習,晚上熬夜做實驗,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鐘。支撐她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的是“鋼鐵強國”的信念,“一定要把最先進的焊接技術帶回鞍鋼!”結束訪問、即將歸國前的那個晚上,胡奉雅打開手機記事本,鄭重地寫下了“閃耀的弧光只為鋼鐵強國!”
破解世界性難題
“差一點也不行?!笔呛钛懦煸谧爝叺囊痪湓?。面對科學研究,胡奉雅總是保持著最嚴謹的態度,較真兒勁頭會讓周圍人感到有些執拗,有時甚至不近人情。焊接與腐蝕研究所負責實操的技術人員劉祥峰說:“有一次,我們利用窄間隙TIG設備進行氬弧焊堆焊,焊接電流已經達到了300A,完全符合焊接要求。但胡奉雅當時提出,應該加裝熱絲連接線,加入熱絲電流。此舉必須重新改裝設備,復雜且麻煩?!痹啻潍@得鞍鋼集團“焊接技術狀元”的劉祥峰說:“沒想到,兩個實驗結果真的差別很大,加入熱絲電流是十分必要的。那是我第一次理解她的較真兒!”
科學的真理越辯越明,實踐的道路越走越寬。在胡奉雅與團隊成員嚴謹而執著的努力下,一個個國家重點項目落地見效,這支青年團隊的底氣也越來越足。他們逐漸將科研的目光投向“不能焊的材料”,其中,“鈦鋼復合板焊接技術研究”就是這樣的“不可能”的課題。海洋裝備材料需要具有很強的抗腐蝕性,才能有效應對復雜的海洋環境,鈦材正是一種不腐的“萬年牢”。于是,胡奉雅團隊將攻關重點聚焦在了鈦與鋼一體化成形材料——鈦鋼復合板上。這是一種既具有鈦的不腐特性又具有鋼材的高力學性能、價格只有純鈦四分之一的全新材料。胡奉雅深知,制約這一材料廣泛應用的根源在于后期的焊接。
“將鈦材和鋼材老老實實、板板正正地焊在一起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一位業內專家直接將胡奉雅的想法“判了死刑”?!澳嵌螘r間,這個問題就像一座大山壓在我的心頭!”但胡奉雅恰恰是一個壓不垮的鐵娘子,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攻破這道難題胡奉雅帶領團隊成員開始從最基礎的成分設計做起……改造焊接裝備、研發新材料……
在無數次焊極與焊材的較量中,胡奉雅感受到了無數次的失敗,哪怕是被弧光灼傷眼睛或身上留下無法祛除的燙傷,也不能阻擋這位“女焊將”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步伐。在經歷上千次的實驗之后,胡奉雅帶領團隊成員終于成功完成“鈦鋼復合板焊接技術研究”項目并實現產業化應用,破解了鈦鋼復合材料無法熔焊的世界性難題。
用焊槍“繡”出“大國重器”
在現代裝備制造業,焊接技術水平對“大國重器”的質量起到決定性作用。胡奉雅說:“受技術所限,國內幾乎所有大型制造企業仍在采用手工焊接,沒有極其高超的焊接技術是無法保證焊接質量的?!彪S著鞍鋼集團越來越多參與“大國重器”的建設,胡奉雅意識到自動化智能化焊接技術是一個亟待攻克的難關。
“兩年,上百次實驗!”胡奉雅帶領團隊勇闖科研工作“深水區”,終于突破瓶頸,實現了智能化焊接全球最厚水電用鋼、全球強度最高深海用鋼、全球最高線能量船舶用鋼等“從零到一”的歷史性突破,焊接效率提高10倍以上,熔焊技術水平達到全球領先。
只要方向選對,敢為人先,再小的突破也能產生大效應;只要敢于揭榜,潛心研究,每個攻關項目都是展現自我價值、實現人生夢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舞臺。9年來,胡奉雅以鋼材為“布”、焊槍為“針”,以獨有的先進智能焊接技術為“線”,打破國際、國內首發新鋼種焊接應用壁壘,把不同鋼材“繡”入中國萬米深潛器、港珠澳大橋、“華龍一號”等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