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興海:非洲大陸上跳動的一顆中國“銅”心
【人物】陳興海:非洲大陸上跳動的一顆中國“銅”心

文章來源: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2-27
在位于非洲剛果(金)的華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總能在機器臂不停翻轉的陰極銅生產線上看到華剛礦業總工程師陳興海忙碌的身影。從一個出身于農家小院的大學生,到企業技術骨干,再到世界級特大型銅鈷礦企業技術掌舵人,陳興海用堅毅和執著傳承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今年,他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09年5月,懷揣著礦業報國夢想的陳興海踏上了非洲這片充滿挑戰的土地,來到了有著“世界地質博物館”“中非寶石”之稱的剛果(金),成為華剛礦業籌備處的一名技術人員。
當時,華剛礦業項目正處于可研階段,現場僅有寥寥幾位技術人員,生活生產物資極度匱乏。陳興海與眾人一樣,居住在臨時搭建的板房中,烈日風沙下,在礦區現場啃著硬面包、喝著涼水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們連續一個月都以面包為食,從礦區回來已是饑腸轆轆,翻箱倒柜才找到一小袋米和幾個罐頭,用電磁爐做了一頓米飯,再配上一盒辣椒炒罐頭,這便成了他們當時最美味的一頓“大餐”。多年后,當提到這些往事,陳興海笑著說:“這都不算啥,心中有夢想,再苦也是甜!”
生活的艱苦對于陳興海來說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壓力來自于項目可研階段那一次次驚心動魄的“闖關”。2010年,為驗證生產工藝流程,需開展選礦連續擴大試驗,要求采集樣品量不少于30噸。對于尚未開發的礦山來說,能否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樣品至關重要,一旦鉆孔設計或施工出現失誤,前期所有工作都可能功虧一簣,甚至投資都會打水漂。有一次,一個鉆孔位于礦區破碎帶,施工難度極大,中途幾次出現塌孔和卡鉆。設計孔深260米,好不容易打到255米深度,還差5米仍未見礦,施工方當即表示放棄鉆探。得知情況后,陳興海馬不停蹄地奔赴現場,拿出所有技術資料仔細分析研究后,毅然決然地說出了一句讓現場所有人都震驚的話:“再打10米,不見礦我負責。”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施工方技術負責人就興奮地給他打來電話:“見礦了,見礦了!”事后得知,這個孔見礦深度為 262.45米,且礦化情況非常好,最終孔深291.68米,實際取樣重量達3噸。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陳興海始終懷揣著強烈的緊迫感。他就像一個不停歇的奔跑者,無論身處生產一線擔任技術負責人,還是擔任總工程師,心中念念不忘的都是如何利用科技創新培育企業新質生產力。時間回溯到2015年11月,華剛礦業這個世界級特大型銅鈷礦一期正式投產。然而,按照最初設計,地質取樣采用單孔15米整段取樣、化驗以及礦體二次圈定的方式存在較大誤差,圍巖混入導致貧化率過高,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不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把好端端的‘富礦’開成了‘貧礦’,企業經濟效益就這樣白白流失了。”陳興海深知問題的嚴重性,于是主動請纓踏上了技術革新之路。為了找到解決方案,他組織帶領技術人員查閱大量礦山開采技術資料,在海量數據中苦苦探尋破解之道。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但陳興海并沒有氣餒。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研究后,由陳興海主導的技術革新方案取得了重大突出。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整段穿孔、分段取樣、精準圈定礦體的解決方案,使損失貧化從設計的5%下降至3.5%以下,每年減少礦石損失13萬噸,多回收銅金屬量1600噸,創造的直接效益每年高達1000萬美元以上。
陳興海用行動詮釋著他對科技創新的執著。在華剛礦業一期、二期工程建設中,他帶領技術團隊深入研究銅鈷礦石賦存狀態和分布規律,開展三維地質建模,將礦石進行15種分類,并首次在大型有色礦山實現分采配礦,并按分采分選設計思路建成3條選礦生產線。其中,采用磨礦直接浸出工藝,解決了高氧化率礦石浮選工藝難回收的問題,選礦回收率達100%,冶煉回收率95%以上,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2024年6月,他參與完成的《金屬氧化礦高效浮選分離多維度精準調控創新技術及應用》科研成果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幾年來,陳興海將一個個技術上的不可能變為可能,將一次次不確定變為肯定。他帶領專業技術人才開展了多項科研課題及應用研究,申請專利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已獲專利授權10項。2017年,國際礦物協會批準認定了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新礦物“Guite”(Co3O4)。2018年,他參與完成的“高氧化率復雜銅礦高效浮選新工藝研究及應用”項目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人生的價值究竟何在?“礦石的價值在于品位,而人的價值在于實干與擔當。”陳興海如是說道。2021年4月,他在完成二期基建剝離工程后,又轉戰礦建二期工程,帶領技術部門積極組織協調,解決土建、設備安裝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全方位提供技術服務。針對尾礦庫初期壩換填、綜合管網橋架變更等問題,陳興海不厭其煩地與設計院、設備廠家、施工單位溝通協調,探討解決方案,常常忙碌至深夜。在陳興海和華剛礦業二期建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從破土動工到選礦II系列主干系統的建設完成,僅僅用了11個月的時間。2021年6月30日,華剛二期首批陰極銅順利產出,再次刷新了非洲礦山建設的“中國速度”。
大浪淘沙,真金璀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他去;項目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沖!16年堅守在海外礦山一線,對于陳興海來說,中國中鐵的“開路先鋒”精神,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滲透進他的骨髓。如今,站在華剛礦業二次創業新的歷史起點,他說:“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道路上,自己永遠是個新兵。”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