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01
1月上旬,隨著北方強冷空氣的突襲,江蘇省內多個城市同時發布了寒潮橙色預警信號,在黃海之濱的南通呂四港起步港區,一夜之間,氣溫驟降至零下7度,港區外更是刮起了10級海風,發出陣陣轟鳴。
當地氣象臺已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這引起了時刻關注天氣變化的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二航局南通呂四港起步港區項目書記王一軍的警惕。他第一時間組織項目團隊為寒潮做好準備:停止船舶作業,錨地拋錨避風,檢查應急救援配備……各項緊張而有序,卻不知即將有一場“硬戰”要打。
1月5日上午8時起,又一輪狂風開始在項目施工海域呼嘯,項目副經理周龍驅車來到了港區內,準備進行安全巡查。港區內陣風不停拍打著海面,往日淡藍的海水被卷起的淤泥染成暗黃色,近2米高的浪頭在其中來回翻滾。
突然,眼前的一幕讓周龍不自覺地一驚。只見西港池內淤積位置附近停著一艘原本不該停在這里的漁船,經驗告訴周龍,現在海水水位處于下降期,漁船極有可能擱淺,傾斜度將越來越大,但漁船內的船員仿佛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正在逐漸靠近。周龍立即向王一軍匯報情況。“周龍,你繼續觀察,我馬上聯系項目業主和海事部門。”王一軍很快做出判斷,并起身趕往現場。
果不其然,隨著水位下降,漁船船身傾斜度越來越大,漁船隨時可能傾斜。王一軍盯著漁船,不停翻看手機。不久,啟東海事處下達救援指令:二航局“海建17”和天航局“舟圍1號” 救援船緊急馳援。通過確認,大家得知漁船上仍有7名船員,一旦發生傾覆,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大家聽好了,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海建17”船長馮云緊握船舵,所有船員齊心協力,起錨、收攬一氣呵成。但超強的西北風和一米多高的巨浪阻擋了“海建17”前進的步伐, “海建17”在風浪里劇烈搖晃,平常1海里僅需8分鐘就可抵達,如今最少需要半小時。10時33分,“海建17”先行抵達距離漁船100米左右的位置,并小心避讓途中的淺水區。就在馮云嘗試逐步靠近漁船時,一個大浪狠狠地砸向了船身側翼,“建海17”被迫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此時,距離較遠的“舟圍1號”也趕到了現場。
趁著一個波峰過后留下的窗口期,馮云再一次發起嘗試,50米、40米、30米……“海建17”與漁船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在兩船相距25米左右時,“海建17”上下搖晃更猛烈了,船員楊濤主動承擔撇纜的重任,他手擎纜繩大力一拋,纜繩精準地落在了漁船上。又過了10分鐘,兩船終于拉近相靠。“先別著急!”馮云大聲提醒著漁船上的船員。雖然兩船靠在了一起,但由于“海建17”船身較高,上下錯抬數米,加上船身劇烈晃動,慌忙翻越登船有落水的風險。
馮云立刻撥通了“舟圍1號”船長張濤的電話,以他的經驗,這種救援必須以兩艘救援船為支點才能為漁船創造脫困空間。在緊急協商后,大家共同制定了“舟圍1號”船頭倚住“海建17”船身,把“海建17”頂托在漁船旁,形成三船綁定的營救方案。船位已近,水手們一遍遍地檢查著“海建17”船上繩梯是否牢固。
繩梯剛固定,大浪迅猛地沖了上來,如同瀑布澆灌在眾人頭頂,大家被打得東倒西歪,全身濕透。站在最前方的楊濤雙手緊緊扣住繩梯,大聲呼喊提醒過駁的漁民提防打滑落水。8分鐘過去,7位漁民成功轉移到“海建17”上。全部漁民登上甲板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長舒一口氣。“太謝謝你們了!”獲救后的漁民們嘴唇烏紫,哆嗦著表示感謝。馮云立即安排漁民進船艙,換上早已備好的棉衣,“海建17”和“舟圍1號”掉轉方向,勝利返航。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