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25
在海拔近4000米的新疆雪域高原上,有這樣一群建設者,他們踏雪爬冰,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間成功架設了一條電力通道。他們就是新疆烏尉公路包PPP項目烏魯木齊至尉犁外電工程團隊,負責為項目建設提供電力保障。
烏尉項目貫穿天山南北的勝利隧道全長22公里,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采用盾構機進行施工,然而,比掘進隧道更艱辛的,則是為施工提供能源供應的外電項目。在天山高寒高海拔無人區為盾構機架線供電,成為了工程的“硬骨頭”。
中交集團所屬中交機電局北方分公司烏尉高速公路外電項目部2019年5月進場,先遣隊只有8人,按天山南北分為兩個工區。“這里原本是無人區,無交通、無信號、無水、無電、無住房,大家只能住在海拔3000米的臨時營地帳篷里,一進山就處于失聯狀態,難度可想而知。”作為先遣隊成員之一的項目經理吳正波回憶道。
在這樣的環境下,先遣隊頂住了物資補給不便、地形陡峭復雜、氣候環境多變、施工風險巨大等困難,僅用兩個多月時間完成了外電源引入方案及線路復測。在這期間,先遣隊員們幾乎都是一大早就從營地出發,帶上幾個烤馕,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吳正波激動地說,“我們的初心就是,加快我們的工作進度,盡早實現隧道貫通,這也是改變這里最根本的方式,有路才能有未來。”
懷著這樣的使命,8人先遣隊提出了“忘我奉獻戰天山”的理念,帶著這份初心,一場“戰斗”正式打響。
根據方案,項目需要新建高壓線路和變電站近百公里,其中在山區的鐵塔就有300多座,沒有便道運輸物資材料,他們就自己修;天山道路陡峭,不能修建施工便道或遇到極端災害天氣造成道路中斷,他們就肩扛馬駝倒運物料;山區基礎基坑開挖時遭遇堅硬巖層,狹小的施工界面無法使用破碎機械周轉,他們便用手持電鎬逐層開挖。“我們就像是打洞的土撥鼠。”先遣隊員、安全主管白洪緯調侃道。
在沿線,“忘我奉獻戰天山”“奉獻天山、戰勝天山”的條幅格外醒目。“這里每年有一百多場沙塵暴,好天氣的風力也有四五級,帳篷都要用鋼筋繩加固,風暴來時,漫天飛舞的都是石子。”先遣隊員、常務副經理李冰介紹,“就是那股勁吧,我們就是要實現天山兩側聯通。”
不到一年時間,天山南北變電站土建部分基本完成,變電站設備陸續進場,北段線路鐵塔基本完成組立,南段線路鐵塔也如火如荼進行。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設備供應商的技術人員不能到達現場提供服務,項目團隊就積極采取措施,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既然不能到現場,我們就線上調試。”項目部立即組織通過視頻連線進行聯合調試。聯調聯試實行兩班倒,24小時作業。隊員們累了就在車上瞇一下,與協作工人們同吃同住,調試工作進行到哪里就在哪里吃盒飯。每個人都緊繃這根弦,用實際行動踐行“忘我奉獻戰天山”的初心使命。
2020年7月24日,在連續奮戰了二十多個小時后,天山南段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送電成功。在清晨的寒風中,隊員們大聲歡呼慶祝,心中的喜悅掃平了滿身的疲憊。“作為烏尉公路外電項目的親歷者,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份滿滿的自豪和榮譽。”吳正波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