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12
“我做安全員十多年了,這玩意兒能代替?”安全員林榮富一臉疑問,他的話也代表了大部分安全員的想法。
中交集團所屬中交四航局的柳州紅花二線船閘工程主體為一個3000噸級船閘,整個項目在狹窄的空間施工,單邊坡開挖高度就達到十級、高差達130米,閘首最高50米。綿延4公里的施工現場,塔吊、履帶吊、泵車等高空作業設備有20臺,可謂高空作業多、交叉作業復雜、風險系數大,安全監管難度較大。進場時,全職加兼職安全員就超過了30位。
“監管難度太大了,人在施工主體上下一個來回就得半天,而且根本沒法落實問題整改情況。”安全總監龐華誠很苦惱,“如果我有顆‘衛星’該多好啊!”龐華誠無意中的一句話突然啟發了大家。“現在科技那么發達,為何我們不嘗試引進信息化手段呢?”在一旁的總工肖山東說道,“根據項目實際我們是不是可以開發一款‘掌上安全監控軟件’?”
很快,項目部引入量身定做的“智慧工地”系統,具備視頻監控、巡查巡檢、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每天通過手機端與遍布在施工現場的38個視頻監控終端連接,安全人員即可對施工現場全貌進行無死角巡查,還可以搜集數據,分析每一環節的難點,真正實現了“掌上監控”。
該系統使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識別二維碼,如果違規錄入系統后,該條記錄會一直以“警報”的形式出現在系統里。系統內登載的任何現場違規情況,業主、監理都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整改情況,直至整改完畢。“我們要通過全員監督、多方監督、實時監督,更好地實現安全閉環管理。”項目經理鄒朋高堅定地說。
依托系統統計數據,項目部制定了全新的安全考核體系,將進場員工安全行為進行量化管理、量化考核,對注重安全和違規行為實行“獎扣分制度”,根據違規的頻率對違規者進行掛牌警示教育,對累計扣分到及格線以下的員工則勒令退場。“我們要根據數據清單掛牌督辦整改,真正地實現全員抓安全、全員保落實的效果。”龐華誠認真地介紹。
“沒有安全就啥子都沒得咯,我們都可以通過手機登陸系統,相互提醒,大家的弦就繃緊了。”說著濃重川巴方言的老黃是一名老模板工,幾十年的工地工作經歷讓他深刻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信息化建設帶來的重大變革。如今,打開智慧工地系統,里面的安全管理數據及詳細清單清晰羅列。數據顯示,今年累計通過掌上巡查發現安全管理問題1350條,問題整改率達到百分之百。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