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07
國慶前夕,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出國履約的吳志義和李佳權終于回到祖國。在指定地點完成隔離回到北京,又分別經歷了7天和14天的居家觀察,返回單位的工作崗位已是10月下旬。回首在國外度過的八個月時間,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大年初三,和成千上萬奔赴抗疫一線的“逆行軍”一樣,吳志義和李佳權前往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開展工作。年前,二人領到“軍令狀”時說出的那句 “堅決完成任務”鏗鏘有力,猶在耳邊回蕩。當“有序開展境外任務”遇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完成那句簡單的承諾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更多的努力。
經過一夜的漫長飛行,2人抵達目的地。按照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隔離后,當即進入工作狀態。 “我們一定要比用戶更細致,才能確保在交付之時萬無一失!”這是兩人在出國前就商定并嚴格遵循的:考慮到國外的保障和采購條件可能不如國內方便,工作組提前準備了相應的備附件及其替代方案;為方便用戶使用,工作組提前翻譯了多本用戶手冊,以備現場教學時使用……
“人少精干”是工作組的一個特點。教學培訓是此次工作計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過程中,吳志義主要承擔講解工作,李佳權負責演示操作。這個過程中“老師”教得用心,“學生”學得也認真。幾乎學生提出的每一個“HOW”之后,都會緊跟著一個“WHY”,也就是說老師不僅僅要講解設備的操作方法,還要講透設備的工作原理。
“語言上的差異,讓我和佳權感覺這樣當場口授的效果和效率都不是很理想,我們決定結合產品手冊將工作計劃和培訓內容落實到紙面,形成‘解疑寶典’。”于是,兩人晚上準備紙質材料,白天把紙質材料發給“學生”對照講解,如此一來,教學效率提升了,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效果也非常令人滿意。
幾周后的一天清晨,陽光正好,試驗場上的野花開得正艷。今天將迎來設備的終極大考——性能試驗,這關系到設備能否正常交付。
雖然前期在國內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但工作組成員內心仍不免有些小緊張。為確保試驗萬無一失,試驗前,吳志義和李佳權仔細檢查了設備狀態,確認每一顆螺釘、每一根電纜都處于正確的位置、正確的狀態。“5、4、3、2、1——”最終,產品以多次試驗成功的成績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受到外方和總體單位的充分肯定,這自然也讓吳志義和李佳權這兩個年輕的航天新兵倍感自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范圍蔓延,二人所在地也難以幸免。從工作地撤離到所謂“安全城市”的面包車內空空蕩蕩,車上除了司機只有吳志義和李佳權兩個人。前一日,交付團隊開會決定,把吳志義和李佳權兩人單獨從工作地送往另一個城市隔離。之所以被特殊“關照”,是因為與他們二人對接的外方人員中有一人的親屬被檢測出新冠陽性,該外方人員與其親屬曾有密切接觸,導致該人員被隔離觀察。作為與該人員經常打交道的中方人員,他們也必須采取自我隔離措施。“還好,這個階段我們涉及的工作都圓滿完成了。”這是吳志義與領導和妻子聯系時一直說的。
吳志義剛建立小家庭不久,他的妻子作為一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與他聯系時說得最多的就是防護細節。因為時差,吳志義完成當天工作時,已是國內的深夜,而妻子在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回到醫院統一安排的住地總要等到那句來自遙遠國度的“晚安”,才能安心休息,這個可愛的姑娘深知作為航天家屬不易,但她也堅定地支持丈夫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做出努力。
為了豐富隔離生活,大家組織了外語興趣班和專業交流班,每天學習一點外語,并交流專業知識。在隔離的日子里,緊鎖的公寓大門外是看不到、摸不到卻真實存在的新冠病毒,而門內是流動著的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誼。在這里,過硬的廚藝才是硬通貨,親手做上一盤美味的大盤雞、一碗熱騰騰的面條足以慰藉思鄉的心。
李佳權說,“那段時間每天看見最多的就是臥室的窗戶,而窗外是被高墻阻擋只能見到一小半的天空”。那里信號不好,為了保證通訊,只好將手機掛到窗戶上增強信號,靠近窗戶不僅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有外界的信息和自由。“你們現在怎么樣?”這是領導和家人與他們聯系過程中問得最多的。“國內的領導和同事都很關心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經常開導我們并且幫助解決家里的實際困難。”這令他們駐外期間感覺很踏實,同時倍感欣慰。
等待期間,曾多次收到回國的消息,但最終都一一落空了。每一次通航可以回國的消息都像是一顆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大家心中的波瀾。石子激起的波瀾最終會恢復平靜,經過一次次延長封鎖、航班取消的打擊后,大家小心翼翼地藏好回國的希望,將心態放平和。
終于,經過登機前核酸檢測、健康碼登記、海關碼登記等一系列準備工作,直到坐上回國的飛機,吳志義和李佳權才敢相信這次是真的要回家了。經過一夜的飛行,飛機安全降落,經歷了242天的分別后,他們終于再一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次特殊的經歷讓吳志義和李佳權感受到了祖國強力的支持、組織溫暖的關懷以及團隊堅強的意志,也讓我們對這兩位年輕的80后航天人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托起航天人的擔當作為,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力量、民族的希望!
【責任編輯:周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