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02
因復雜的地形特征與嚴苛的天氣條件,四川雅安市一年到頭難得幾日晴天,光學遙感觀測窗口極為稀缺,使得這里在全覆蓋、高精度的地理空間數據庫方面仍是空白。
不久前,一隊年輕人來到雅安,他們穿著雨靴穿行于山林,拿著設備、扛著移動站,帶上氧氣面罩飛上6000米高空,成功繪制出川西高原的高精度地形圖。他們是航天二院23所“天繪”黨員突擊隊。
穿云透霧 晝夜不歇
在6000米高空,由于通航飛機與毫米波雷達設備連接處不密封,空中的寒風直接灌進機艙內,突擊隊員們佩戴氧氣罩維持著呼吸,并時刻關注設備狀態,確保測繪數據順利錄取。頂著心理、生理雙重壓力,一趟飛行任務要持續5-7小時。
我國西南地區常年多云霧,光學測繪時間窗口短,常規的光學手段難以按時完成測繪任務。近年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規劃亟須高精度地形圖,滿足大范圍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定期、快速、及時獲取的需求。
23所科研人員研制的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測繪系統,不受天氣影響,可晝夜工作,能在西南地區實現有效測繪。同時,系統可對地面物體進行精細化分類,通過定期獲取數據,為地方政府治理林、田、湖、草提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數據支撐。
執行此次測繪任務的“天繪”黨員突擊隊,成員學歷高、黨員比例高、青年比例高,他們以“征服測繪困難,服務大西南”為目標,承擔起國家測繪困難地區機載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雷達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市場開拓的重要任務。
雅安是今年的第二站。今年1月初,測繪團隊首次獲取了位于貴州大山深處高分辨率干涉合成孔徑雷達觀測數據,而后又在貴州省示范區進行了1:2000和1:5000比例尺航空測繪試驗。突擊隊成員克服了大霧嚴寒天氣和暈機缺氧反應,在崇山峻嶺間晝夜奮戰上百小時,飛行18個架次,完成國內首次大面積數據采集。
“把這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你們,我們非常放心!”當“天繪”黨員突擊隊將數據成果提交用戶時,得到了他們的高度評價。
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國內做雷達的研究所有許多,但推廣到測繪領域的只有少數幾個。”23所毫米波測繪雷達技術負責人介紹道。
從技術成果看,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產機載雷達設備技術日漸成熟。從研究所走向市場,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機載雷達到了應用突破的關鍵時期。
從市場前景看,隨著全國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新型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城市建筑規劃、城際道路建設、自然環境監測等民生工程都與此密切相關,市場機構預測這將帶動千億級測繪市場發展。
“我們所研制的機載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測繪設備有先天優勢,體積小、布置靈活、數據獲取成本低、圖像清晰度高,所里經過10多年的發展,結合用戶需求完成了多項示范應用,具備充分的人才儲備優勢。”高主任說。
結合市場發展趨勢,23所充分發揮設計、生產、集成一體化優勢,研制更小、更輕、更便攜的新一代無人機載設備,并已搭載中型、大型無人機開始試驗。而每一次試驗,突擊隊都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確保任務圓滿完成。
完成雅安市測繪任務后,“天繪”黨員突擊隊奔赴云南,昆明市東川區正等待他們繪制出一幅更全、更大、更精細的地圖,持續記錄當地的礦產、山勢、水體變化。
緊跟國家“全國一張圖”戰略目標,未來,測繪技術需求將進一步擴展,測繪市場仍有無限發展空間,23所“天繪”黨員突擊隊的測繪工作仍將繼續。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