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往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
【核工業往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01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郁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回顧我國核工業的歷史,有無數科學家胸懷大局、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錢三強先生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錢三強與何澤慧
1937年,錢三強遠涉重洋,來到法國巴黎,進入世界聞名的居里實驗室,師從發現人工放射性的約里奧-居里夫婦,攻讀博士學位。1946年,錢三強與何澤慧這一對科學伉儷在研究鈾核三分裂和四分裂中取得突破性成果。1947年春,約里奧-居里在巴黎舉行的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會議上宣布了這項研究成果,并稱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物理學上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不少媒體刊登此事,并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原子核新分裂法”。
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待遇和榮譽紛至沓來。面對優渥的條件和光明的前景,始終心系祖國的錢三強和何澤慧卻想回到貧窮落后、戰火紛飛的中國,因為他們深知:“雖然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后,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我們當年背井離鄉、遠涉重洋到歐洲留學,目的就是為了學到先進的科學技術,好回去報效祖國。我們怎能改變自己的初衷呢?應該回到祖國去,和其他科學家一起,使原子核這門新興科學在祖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我們渴望著回到離鄉十年之久的故土,決心為祖國的富強、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離開法國之前,錢三強還要去解最后一個感情上的扭結,這就是約里奧-居里夫婦。共同經歷了戰爭患難的十年,讓他們之間的情意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師生之誼。
1948年在巴黎 錢三強與約里奧-居里夫婦全家合影
當錢三強向約里奧提出要回國的想法時,約里奧明確表示了不希望他回到戰亂的中國,希望他留下來,抓住科學上的關鍵時期。
錢三強動情地向約里奧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我同樣想到了這些,也是舍不得離開這里。我的科學生涯,是在您和伊萊娜夫人的指導下開始的,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點。但是同樣,我從來也沒有忘記我的祖國,現在我的國家很落后,正需要發展科學技術,我想應該盡早回去為祖國效力。”
聽了錢三強的一席話,約里奧轉變了口吻說:“我個人希望你多留一時,但是我完全能理解你的理由。因為假如我處在你的地位,我將采取同樣的決定。”
約里奧的態度,在錢三強的意料之中。因為他很清楚,約里奧的愛國精神比任何一位科學家都熾烈。聽到約里奧這一席話,錢三強深受感動,激情滿懷:“這些年,我除了科學上的收獲,在愛國精神方面受您的教益很多,我體會到,科學雖然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約里奧接著說:“在這方面,居里夫人是我們的榜樣。科學家應該是愛國者,不然,科學為誰而用呢!你回去為祖國服務,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1948年4月中的一天,約里奧-居里夫婦專門在家設宴為錢三強夫婦送別。期間,伊萊娜把準備好的一些關于放射性物質研究資料和裝在鉛盒里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源,交給錢三強:“你把它帶回去,別處不容易弄得到,將來也許你們用得著。”正是這個放射源,在日后我國研制“兩彈”的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約里奧單獨把錢三強叫到了他在家中的工作室,提醒到:“你十年來只是弄科學,回到國內情況不同了,所以一定要先從組織工作入手,組織好了以后才能工作。”臨告辭時,伊萊娜夫人送給錢三強夫婦兩句贈言:“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
帶著恩師的諄諄教導,錢三強夫婦于1950年5月1日離開法國,在茫茫大海上顛簸了一個月零八天,才踏上了闊別11年之久的故土,開始在新中國這一片嶄新的土地上開始了他們的圓夢之旅——讓自己深愛的祖國興旺發達起來。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