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30
10月21日,在江蘇啟東海工基地,清冷的海風吹得正緊,就連口中哈出的霧氣也清晰可見,由中交集團所屬振華重工自主設計建造的JSD6000深水起重鋪管船迎來了最重要的時刻——艏、艉半船進塢對接。為了順利完成合攏任務,百余名建設者分成11個實施小組如火如荼地忙碌著,就像一臺機器的不同部件般既各自運轉又配合有序。
JSD6000深水起重鋪管船是振華重工繼5000噸起重鋪管船“德合”號、4500噸起重船“創力”輪之后,傾心打造的又一力作。除了配備5000噸回轉起重機以外,該船還同時裝有S-LAY、J-LAY雙型鋪管系統,這些裝備足以讓它能夠自如地完成現階段所有深遠海鋪管任務。提及建設過程,項目執行經理陳相飛格外自豪,“JSD6000建成后,有助于打破國內深水鋪管作業依賴國外裝備的現狀,是踐行海洋強國的又一注‘強心劑’。”
對于這位長215米、型寬49米、型深22米的“巨無霸”而言,42個月的建造時間并不寬裕。為了順利推進建設,項目團隊想了不少辦法。一個艏、艉半船分頭建造再對接的大膽設想浮現在陳相飛腦海中,“兩個半船同時開建,一定能保質趕上工期。”順著這個思路,項目團隊立即重新組織研討、測算、試驗。很快,新的方案生成了。
這是振華重工在海工造船領域首次采用此種方案,也是業界較為少見的新模式,新的難題撲面而來。要想知道對接合攏是否達標,需要一個核心參考依據,便是要將總長200多米的艏、艉半船的中心線偏差控制在10毫米以內。“我們要有信心將偏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陳相飛鼓勵著大家,但心里還是捏了一把冷汗。
按照對接方案,項目團隊先將艏半船提前固定在船塢中,再利用高潮位將艉半船拖航至塢內,逐步靠近艏半船。在落潮過程中,艉半船會逐漸下落,當兩個半船處于同等高度時,便迎來了對接合攏最關鍵時機。精度控制組實時監控尾半船的位置并播報數據;對接帶纜實施組根據精控數據通過船塢兩側的絞盤,微操控制艉半船的直線度;船體對接實施組通過手拉葫蘆和拉泵控制艏艉半船的間隙;安全環境監督組像雄鷹般注視著每個環節,排除潛在的安全風險。圓滿完成任務需要每個實施小組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這天一大早,現場總指揮李錫斌便開始了合攏前的最終部署,11個實施小組各就各位,準備迎接最終挑戰。隨著潮水回落,現場所有人的精神都到了最緊繃的狀態,精控小組不斷播報著觀測數據,塢側帶纜、艏艉半船上的對接實施組爭分奪秒地完成指令要求。不曾想,隨著退潮,船尾的擺動依然頻繁,當艏艉半船的高度幾乎持平時,艉半船的中心線仍在不停變化。李錫斌心急如焚,但仍需保持頭腦清晰。“塢西帶纜組纜繩收緊!左舷繼續收緊葫蘆!右舷,停!……”根據精控小組每一次的數據反饋,李錫斌都要快速發出新指令,帶纜實施組和船體對接實施組則快速又精準地執行指令并隨時按新指令做出響應。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伴隨著艉半船落定在塢墩上,對接順利結束。精控小組反饋最終的測量數據:對接間隙符合要求,中心線偏差僅3毫米,遠遠高于標準要求。“對接成功!”李錫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由于長時間的大聲喊話,干咳了幾聲,長長舒了口氣。片刻停頓后,轉身又開始了對后續任務的部署。
【責任編輯:周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