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8
如今的貴州,在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后,正走在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振興鄉村的康莊大道上。由中國電建水電九局承建金海雪山AAAA景區改建項目便是黔南推進“三農”工作,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鋼鐵意志成就高原鐵軍
“野望白雪漫山外,蕩漾金海泛音寨”指的便是黔南鄉村音寨村三月的極景。雪白的盤江酥李花盡染音寨村遠近的丘陵,宛若皚皚雪山;金燦的油菜花黃透音寨河兩岸的田壩,恰似金黃海洋,人們形象地譽為“金海雪山”。
美景未曾改變,時光卻不斷躍遷。在2015年11月18日,距離即將在景區內舉辦的“首屆中國稻雕文化藝術節”僅剩42天,“稻夢空間”景點與慶豐大道項目更是眉睫之急。水電九局臨危受命進駐金海雪山,而設備物資進場都需要時間,如何快速調配資源、滿足施工需求成為了影響施工最大難點。
音寨村民的幸福生活
貴州初春的夜晚,徹骨寒風裹挾細雨霏霏狠狠地刺穿防寒衣物,但阻擋不了項目部前進的步伐,青年突擊隊隊員與作業隊的工友24小時輪番上陣,奮戰在施工一線。同時,設置責任工區克服困難,僅用42天完成了“稻夢空間”、慶豐大道等景區的節點任務。
寒意盡散,春意盎然,首屆中國稻雕文化藝術節順利開幕。水電九局不辱使命,獲貴定縣政府頒發的“貴定鐵軍”稱號。
工匠精神打造4A景區
金海雪山景區改建項目建設團隊在468個日夜里,主動摸索,收集數據,勇于總結,貢獻了燦若星辰般的科技成果,創下了多項貴州省第一,用匠人精神追趕科技進步,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景區的“水龍門”跨河懸索玻璃橋是貴州省第一座跨河玻璃吊橋,施工地點在河道上,可供參考的先進經驗極為有限。整個建造都要靠自己探索,施工難度極大,不僅要將重達30噸的60塊雙層特種玻璃要嚴絲合縫地鋪設在槽鋼結構體上,更為困難的是調整吊橋吊索和主纜高度。經過上百次三維建模預演,二十幾名工人連續7天用鋼絲繩反復校正和固定,吊索和主纜高度終于調整到安全規范位置,為吊橋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龍門玻璃吊橋成為貴州省內第一座集剛性與柔性于一體的玻璃鋼結構吊索橋,從施工中總結形成的施工技術工法成果為后繼者留下了寶貴資料。
汗水澆灌結碩果。在景區改建工程建設期間,項目科研團隊共申請9項專利,組織了4項科研、2項質量QC課題研究,獲得電建優質工程獎1項、貴州省多項優秀QC成果、中國水利工程協會優秀質量管理小組Ⅱ類成果獎等諸多獎項。
央企擔當助力鄉村振興
金海雪山景區改建項目不僅是水電九局奉獻的一件精品,它更是水電九局助力黔南鄉村振興精心打造的“黔中秘境·布依天堂”精美名片,是一件匠心獨運的“藝術品”。
自金海雪山升級改建以來,各地游客不斷增加,2016年貴定縣游客總接待量為60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37.7%,其中“金海雪山”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景區接待游客460余萬人次。2018年12月,金海雪山景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加快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持續發力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金海雪山景區改建項目自2017年3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后,不僅引領了當地旅游文化走向公眾視野,還助力鄉村成功轉型,吸引資金入駐,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鮮花小鎮
金海雪山景區中的稻田畫、油菜花田等景觀項目與“匠人小鎮”、“四季花谷”等入駐項目都需要人工維護,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為群眾筑造了新的“致富增收路”。當地村民通過上崗培訓,就能成為園林工人、景區工作人員,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以前還要去外地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了,掙的錢還不少哩!”音寨村的村民喜笑顏開。
金海雪山景區所在的盤江鎮以點代面,形成生態旅游產業鏈,直接帶動當地村寨2500人穩定脫貧。景區的酥李、油菜花以及金海大米,不僅是吸引游客的風景線,還是經濟效益較高的農業產品。僅在2018年,酥李、菜油和大米通過電商渠道賣了10多萬公斤,三項每年創收高達1000多萬元,群眾增產增收成效明顯。
如今,經過改建后的金海雪山景區正煥發著它的活力,無論是“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里”的玻璃吊橋,亦或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慶豐大道……它們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吸引著八方游客,譜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的篇章。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