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26
工作12年,解決40余項生產難題,為公司增效近1.5億元……這12年間,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有限湛江技能大師陳可營共獲得市局級以上榮譽17項,編寫各類培訓教材15萬字,海休期間共進行技能授課650余小時,培養的10名徒弟參加技能大賽全部獲獎。
這些閃閃發光的數字背后,是陳可營多年來堅定、扎實的足跡。
“你是最了解這個平臺的人,沒有之一”
2009年陳可營畢業后就加入了我國最大的對外合作氣田——崖城終端,剛入職的他拿著圖紙順著工藝流程,熟悉一個個管線,不到半月,整個生產工藝流程便熟記于心,指導師傅讓徒弟們手工繪制生產系統工藝流程圖,他總能第一個完成。
想有更大作為的陳可營卻不滿足于此,他將新項目作為勇挑重擔、提升技能的“磨刀石”。2012年7月,陳可營從崖城13-1氣田調入潿洲12-8W/6-12生產準備組任工藝主操,2012年底,項目建造進入沖刺階段,然而遺留問題多、時間緊讓按期投產變得幾乎不可能。
要想按時完成試生產任務,必須先找到影響試生產的關鍵問題。于是陳可營主動請纓,和團隊成員一起在密如蛛網的管線中穿梭,磨爛了數十雙手套,排查了一項又一項問題。
在查線完成后,生產監督拍著他的肩膀說:“現在你是最了解這個平臺的人,沒有之一”。
對問題分級梳理后,他們開始與施工方倒排工期倒逼整改。為克服調試期間人手不足的問題,他每天帶領團隊成員工作超過17個小時進行試生產前的準備工作。試生產當天更是21小時緊盯在現場。床鋪緊張,他就帶著幾個兄弟在中控室打地鋪。
有了這次“磨刀石”的鋒芒砥礪,他又主動承擔了其他6個海上裝置的建造、安裝,均按工期實現試生產。
播撒人才培養“金種子”
陳可營海洋油氣開采技能大師工作室依托在海上采油、采氣、油氣水集輸處理方面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以陳可營為帶頭人、17名海上一線技能骨干為主體創辦。
工作室成立后,陳可營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準備、工程建造以及油氣田現場出現的難題,逐漸建立起完善的課題收集、研究、驗收及考核制度,不僅確保工作室規范運轉,也充分發揮了成員的技術特長。
2019年8月,潿洲油田部分平臺6英寸注水軟管出現壓差增大、注水量下降的現象,工作室成員詹智杰敏銳地捕捉到異常工況,立即組織檢查,最終確認原因為注水軟管內部存在結垢導致嚴重縮頸,進而制約油氣產量的釋放,但這一問題卻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
通過與油田開展協作,工作室通過“化學+機械”的組合方案,注水軟管實現精準清垢。該技術在海上平臺成功應用后,實現增產超20000立方米/年,折算經濟效益超4000萬元,獲得有限湛江“技術革新一等獎”。
工作室在人才培養方面全面開花。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共培養出技師及以上人員20余名,高級工23名,在工作室輔導下,有30余人在技能大賽中獲獎。
“我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實現技能攻關突破45項,在智能油氣田建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一批核心技術成果?!标惪蔂I說,未來,工作室將繼續立足海上一線,推進油氣田長期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