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5
11年前的2010年4月14日,一場里氏7.1級的大地震在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地震發生后,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重建團隊,先后來到這個海拔4000米的高原,和玉樹人一起,讓美麗的雪域之鄉重新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地方。這其中,就有來自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所屬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們。
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公司建設者們先后完成了玉樹康巴藝術中心、玉樹康巴風情商街、玉樹結古鎮濱水景觀、玉樹太陽湖假日酒店等援建、新建工程。
建筑師關飛回憶道,穿過云層雪山,我們飛機降落的地方有好幾個名字。一是玉樹。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這是個讓全國人民牽掛的名字;二是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高山雪水滋潤的牧場,這是個讓旅行者們向往的名字;三是結古鎮。藏語中的“貨物集散地”,在藏族人的心里,這是個貿易重鎮的名字。初識結古鎮的時候它是個大工地,道路泥濘,塔吊遍布,辨不出它原來的模樣。
建筑師宋波曾挨家挨戶地拜訪當地老百姓,詳細告知各戶的居住設計方案,請他們親自確認位置和形狀,按上手印。通過細致耐心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當地居民從一開始的不信任,到后來認可我們,擁護我們。
刻滿經文的瑪尼石、飄揚的彩色金幡、虔誠朝圣的藏民……在玉樹,景觀設計師劉環將綿延的山峰、流淌的河流進行抽象處理,梳理成一個“劇本”,在康巴風情街的序列中娓娓道來。
在扎曲河畔,玉樹康巴藝術中心匯集了原玉樹州的劇場、劇團、文化館和讀書館等多種功能,總體布局自由松散但錯落有致,強調與塔爾寺、唐蕃古道商業街、格薩爾廣場等周邊城市元素的對位呼應。如今,中心廣場已經成為居民們的舞臺。
沿河道展開的康巴風情商街和沿河景觀帶成為小鎮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間之一,設計中細致考慮到每戶的需求,建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
顧問總建筑師劉燕輝表示,特別欣慰的是,當年的建設者并不是簡單的災后重建,而是傾注了心血還玉樹以特色,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精心打造每一項工程,體現出總體規劃的前瞻性。在高原,在民族地區造福百姓,樹立了典范。我們很幸運,有機會參與玉樹的重建工作。
11年過去了,玉樹仍然有他們太多的牽掛……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