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20
“這條路翻新改造后,我們出門方便多了!”在村頭經營雜貨鋪的譚炳光指著店門口那條嶄新的水泥路笑著說道,“現在進城上貨,我再也不用挑日子了。”
通車后的陳龍線大中修公路項目
譚老口中說的正是由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三航局投資翻修后的陳龍路。陳龍路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是觀元村、鰲魚村等四個村莊出行的主干道,承載著一代人的生活回憶。20多年過去,這條路路基塌陷,路面開裂,陳龍路變成了“坑洼路”,嚴重影響村民出行。
“坑洼不平的路面,天晴到處是揚塵,雨天積水淤泥,室外根本不敢晾衣服。最鬧心的是堵車,狹窄的車道經常一堵就是半天,車輛剮蹭更是常事。”村民們回憶道。“每年的5月到7月是我們這里的雨季,那時店里進貨非常不方便,不光運輸時間長,出行風險也大。”
村民們左盼右盼,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讓陳龍路重返“青春”。“盡管村民翹首以盼,但涉及四個村落,關系復雜,我們必須考慮周全。”進場伊始,項目經理趙子材做足了思想準備。在他看來,要修新路,就意味著先要把老路挖掉,這不可避免會在短期內加重村民的出行難題。
陳龍線大中修提質改造項目
為了讓施工順利推進,避免不必要的誤會,項目部沒少花心思。他們發現湘潭本地人十分重視鄰里情誼,項目部巧打“人情牌”,聘用村里有威望的年長者出面協調封閉道路、安全維護等工作。“通過‘熟人’關系,溝通起來更容易。”趙子材介紹道。
一些當地村民被項目部聘用從事漿砌擋墻等基礎施工,自己的路自己修,不但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還為百姓創收,也方便照顧家庭,自然樂見其成。但沒想到,當修到鰲魚村時,還是遇上了“硬骨頭”。一家采石場不愿意接受暫停開采的提議,施工遭遇阻撓。二工區長陳磊決定前往采石場溝通協調。“憑什么讓我停工?你要施工,我要做生意。”采石場負責人言語激動,幾次溝通下來都不順利。就在陳磊一籌莫展之際,事情出現了轉機。原來,采石場的工作人員多是當地村民,對早日建成新陳龍路充滿期待。在熱心村民的積極勸說下,采石場同意停工,施工步入“快車道”。
365天,總長超19公里的陳龍路完成“整容”,原來的坑洼路變成了排水通暢、平整耐用的便民幸福路。通車那天,譚老代表村民給項目部送來了一面印有“好工程、好隊伍”的錦旗。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