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高密度發射打出組合牌
賡續紅色血脈 高密度發射打出組合牌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28
初夏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外出漫步,品品花香,最為適宜。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試驗隊的隊員們卻無暇去賞花弄景,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高密度的火箭發射任務。5月1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四乙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D星。我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迎來三星組網時代!對試驗隊員而言,成功的喜悅最多持續半天,第二天又是新的任務。他們稍事調整,馬上投入下一發任務準備中。
穩步提升改進,上下共同努力
送走海洋二號D星,長四乙系列火箭就完成了今年的第七次發射。這在過去,幾乎得用一年的時間。在長四乙火箭副總設計師張桃源看來,一切只是新的開始。今年長四乙系列火箭發射數量史無前例,試驗隊必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我們過去一年就打兩三發,每次發射完都等著看新聞聯播,感覺特別自豪。”張桃源說。現在,高密度的發射讓試驗隊員們無暇顧及過去常有的“儀式感”,反而是一心一意投入到火箭發射準備工作之中,讓已經非常成熟的長四乙火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本次任務是長四乙火箭第4次發射海洋二號系列衛星。這4次發射,跨越了10年。這10年里,設計人員在長四乙火箭性能和可靠性提升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火箭動力系統方面,開展薄弱環節識別和可靠性專項提升工作;在火箭控制系統方面,不斷進行優化,減少影響火箭成敗的單點;在發射場工作流程方面,強化質量確認制,加強過程管控,做到日清日畢,對當天完成的工作進行閉環跟蹤。
“服務好用戶,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張桃源表示,長四乙系列火箭承接了我國大量太陽同步軌道遙感衛星的發射任務,這是客戶對長四乙系列火箭團隊的信任,也是一種光榮。“我們現在不求出彩,只希望圓滿完成任務,不辜負客戶對我們的期待。”
建立測發隊伍,不斷培養新人
火箭設計師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在過去,他們除設計火箭之外,還要隨火箭進入發射中心,進行測試工作。從去年7月起,這種事情開始改變了。
解放設計師,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做設計,這是應對高密度發射的重要手段。為此,八院牽頭,將下屬單位從事控制、遙測、外安等專業的骨干人員融合到一起,在149廠建立了一支運載火箭專職測發隊,專門服務于八院火箭測試工作。
這次發射的長四乙火箭是測發隊成立以來全面負責電測崗位的第二次任務。雖然工作中會遇到不同型號火箭設計方式、不同設計師理念不一致的問題,但經過細致溝通交流,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更為重要的是,專職測發隊伍的成立,大大提升了火箭測發效率,進一步規范了測發工作流程。
“高密度發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長四乙火箭試驗隊總體分隊長徐瑜說,“適應高密度發射,就要求我們在設計上要更加人性化。比如針對火箭上容易插錯的插頭,我們就要加入易錯處理設計,從源頭避免問題出現。”
高密度發射還為人才培養打造了更為寬廣的平臺。本次長四乙火箭發射試驗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今年剛滿20歲,是實打實的新人。火箭總體設計師張成剛工作3年,也已經參與了4次火箭發射。“這在過去根本不會發生,只有高密度發射才能給新人大量機會全流程參與火箭射前準備工作,為應對高密度發射增加了很多儲備人才。這種成長是坐辦公室比不了的。”
傳承先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八院的火箭發射試驗隊有個傳統,每次執行火箭發射任務之前,全體隊員一定會去拜謁發射中心附近的烈士陵園,旨在不忘老一輩航天人和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勵團隊做好現在的工作。這恰好與全國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相契合。
5月初,待全體試驗隊員到齊,試驗隊臨時黨委便組織大家前往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東風革命烈士陵園不僅是整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縮影,更蘊藏著中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激勵著全體試驗隊員為祖國航天事業奉獻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告慰先烈英魂。
此外,試驗隊臨時黨委還緊密圍繞航天質量形勢和發射試驗任務,開展思想動員和組織推進工作。比如,組織試驗隊黨員開展“黨員承諾與亮諾”活動,以分隊形式進行簽名,進一步強化黨員使命責任意識。目前,亮諾板已張貼在人流密集處,時刻提醒黨員踐行承諾,積極發揮好引領帶頭作用。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