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03
南方電網有一群年輕的“電博士”,4年時間里,他們走進偏遠山區,為孩子們帶去一堂堂生動有趣的科學啟蒙課。高學歷科研青年與學齡兒童的趣萌組合,一次次扶志傳授知識的生動實踐,電亮了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心燈”。
今年,南方電網廣西電科院“電博士”青年志愿服務隊榮獲“廣西青年五四獎章”。廣西電科院“電博士”青年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7年,共有志愿者32人,其中35歲及以下青年26人,博士8人。他們主動扛起電力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在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曾榮獲2019年度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2020年廣西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當前西部部分地區基礎教育存在“三缺三不缺”的矛盾,即不缺硬件缺軟件,不缺設備缺師資,不缺書本缺思路。在扶志傳授知識的實踐中,南方電網廣西電科院“電博士”青年志愿服務隊精準聚焦這一教育問題,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優勢、研發優勢和前沿優勢,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親自設計、親手制作,把自主研發的前沿科技成果轉化成小實驗帶進貧困山區,與貧困山區里的孩子們一同動手,一同實驗,一起去發現科學的奧秘,給貧困地區孩子帶去科學的啟蒙,感受科學的奧妙,打通鄉村科學教育“最后一公里”。
參與志愿服務的同時,他們積極立足崗位做好安全生產和科技創新,成功應對超過3000起電網運行缺陷,累計獲得專利數量超過300項。圍繞兩個“要點”、建設兩個“主力”、緊扣三項“長效”,打造了志愿服務和本職工作“雙促雙贏”的典范。
2021年,“電博士”參加全國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
兩個“要點”,凸顯電力科技的社會責任
以科技創新作安全用電的保障“要點”。服務隊利用“臺風、山火、覆冰、雷電、地質”5大災害預警系統及“油色譜、故障精準定位、GIS局放、套管絕緣監測”4大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廣西1275座變電站,助力廣西各供電片區完成全年關鍵電力設備運行風險管控、安全生產技術監督、重大故障應急處置等任務,總結出一套有效的青年安全生產工作模式,為保障自治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供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科學課堂作孩子們的啟蒙“要點”。服務隊將自主研發的電力科技成果,以及“無線電能傳輸”、“高壓放電試驗”、“新能源發電”等能代表電力前沿發展水平,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成果,轉化成為科學小實驗,使科學小課堂既有科學演示又有動手體驗,既有科學深度又能貼近生活,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向往,用電力科技工作者的行動擔當鼓勵著孩子們努力學習,用開闊的眼界幫助孩子們樹立遠大的志向,讓孩子們立志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
為鄉村振興注入電網力量
博士志愿者作為“電博士”青年志愿服務隊中的中堅力量,定期組織團隊開展科學課堂質量、吸引力“雙思考”。確保輸送世界前沿的科技知識,以及與孩子們生活貼近的電力科技成果,將專業的電力前沿技術轉化為孩子們能看明白、聽明白的內容。同時,他們也在保證課堂實驗安全的前提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給孩子們展示科學的奧妙,讓孩子們通過親自動手貼近科學,在有趣的實驗中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小朋友們爭先恐后體驗“電從空中來”小實驗
引領社會力量爭做“主力”。團隊定期開放招募窗口,廣泛吸納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14個地市供電局的有志青年和多家企事業單位,形成“1+14+N”的科技創新力量。博士帶頭開展實驗課堂培訓輔導,從科技成果轉化、實驗課程設計、課堂展現形式等方面,引導團隊成員參與課程設計制作,提升志愿服務質量水平。定期開展表彰工作,將積極實踐社會責任作為評價崗位培養成效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引導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到活動中的同時,鍛煉高尚的情操和為民的情懷。
持續擴大社會影響力
團隊通過周周有分析、月月有行動、年年有計劃,建立起任務推動機制,將電網安全運行、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傳導至各基層黨組織、團支部,使志愿行動隊伍快速壯大起來,形成技術研發團隊、課程設計團隊、信息發布團隊、校企對接團隊,建立分工明確、運作高效的運轉機制。
每堂科學實驗課后,團隊會為孩子們布置“課后作業”,指導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發明小制作。團隊與孩子們約定:當小發明完成時,團隊將會再次來到學校,為大家帶來新的科學小課堂。在這一紐帶下,團隊與所有開展過活動的山區建立起了不間斷的聯動,當太陽能小車奔跑的視頻通過班主任的手機發送回來,當手搖發電機點亮小燈泡,當孩子們歡呼雀躍地給志愿者們打來電話,大家所能感受到的不僅是孩子們的成長,更是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和向往。
如何保證孩子們的培養有效性,保持電博士志愿者們的服務熱情,課堂實驗儀器的不斷更新,是確保志愿服務行動意義和可持續性的重要問題。因此,團隊從三方面建立穩定長效機制,一是每個博士掛點一個學校或實驗中心,聯系20位小電博士,持續跟蹤參與實驗課堂前后孩子們的思想變化情況,挑選出課堂參與積極度高、對科學實驗興趣大的孩子進行著重培養,打造“小小電博士”成長典型。二是選樹積極參與志愿行動的優秀志愿者,評選明星“電博士”,形成“以優帶群”“以優促學”激勵機制,提升志愿者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三是將博士團隊掛靠科技項目團隊及創新工作室,定期搜集技術創新成果進行課程轉化評估,確保科技成果支撐及費用支出。
小朋友們好奇地觀看“電會畫畫”小實驗中用電畫出的樹枝圖案
通過“電博士”的科學課堂,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了世界前沿科技,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第一次認識到了知識正在改變生活。每一次“相遇”,都讓“電力博士”志愿者團隊多了一份責任和動力。
從2017年的第一堂“電力博士”科學課堂開始,每一節課都熱鬧爆棚,孩子們紛紛排隊,爭相體驗博士們設計的電力實驗。
在賀州曹碓小學,在志愿者離開之際,孩子們會端著沒有吃完的飯盆,沖出教室揮舞著小手,不舍地為志愿者們送行。
在上林云桃小學,校長盛情邀請志愿者們給另一個班的孩子們再上一堂課,孩子們利用午休時間,“加班”享用了知識的大餐……
很多孩子的夢想已經從當“明星”“老板”,逐漸變成了當“科學家”“工程師”,團隊志愿者的參與心態也從以前的“沒時間去”到現在的“擠時間也要去”。
四年來,服務隊授課超百堂,服務師生超20萬人,并在河池東蘭建成了“電博士實驗中心”。現在,“電博士”的足跡已實現廣西地市全覆蓋!從3個學生的小課堂,到十幾萬人的網絡公開課;從只有一位老師的鄉村學校,到幾千人的易地搬遷小學。“電亮夢想”,一個都不能少!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