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25
6月17日9時22分,隨著震徹長空的一聲轟鳴,“神舟12號”載人飛船問鼎九天,3名航天員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奔向太空,光芒照亮西部大漠的蒼穹。
堅守在保供電崗位上的國家電網人再一次見證了中國人飛天夢圓的歷史時刻,圓滿完成航天發射保供電任務是他們以特殊的方式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精益求精 供電萬無一失
5月初,接到“神舟12號”載人飛船發射保電任務后,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航天保電工作要求,周密安排部署,完善保電方案和應急預案。以國家電網甘肅電力連心橋(酒泉飛天)共產黨員服務隊柔性攻堅小組為主力的保電隊伍集合了調度、輸電、變電、信通等多專業100余名骨干奔赴保電現場。作為電網“最強大腦”,電力調度中心精心安排電網運行方式,開展保電方式下保護定值及安自裝置適應性核查,合理投退線路重合閘裝置,最大限度減少保電區域內線路跳閘對保電線路及變電站造成的沖擊,同時安排調度員進駐東風調度中心,加強保電期間雙方電網調度溝通和協調。
國家電網甘肅電力員工共同對保電重點區域進行蹲點看護
飛船發射前,國家電網甘肅電力連心橋(酒泉飛天)共產黨員服務隊對保電涉及3座變電站及473公里輸電線路進行了地毯式隱患排查與缺陷消除,開展紅外測溫1852處,整治各類施工外破隱患14處。保電涉及變電站恢復有人值守,同時,對保電涉及的輸電線路進行不間斷巡視,重點區域安排蹲點值守。
執著探索 電網堅強可靠
在距發射塔架5公里左右的地方,默然矗立著一座變電站——110千伏東風變電站,這是酒泉境內唯一一座長年有人值守的變電站。2002年3月,110千伏東風輸變電工程開建,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電力供應保障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不言而喻。由各專業精兵強將組成的共產黨員服務隊柔性攻堅小組,作為先鋒率先奔赴現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樹起紅色旗幟。2003年,110千伏東風變電站建成投運,“大電網”正式通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當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送入太空,舉國歡騰。
國網酒泉供電公司員工對110千伏東風變電站設備進行紅外測溫
多年來,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年輕人來了一批又一批,因為深知為國防科研提供電力供應保障的重要性,大家的默契和嚴謹就像扎根泥土的藤蔓,不需言語,向陽而生。黨員服務隊柔性攻堅小組著力調整和優化電網結構,經過多方協調、多次研討,2014年,110千伏河東二回線建成投運,結束了110千伏東風變電站單回線路供電的歷史;2017年,330千伏胡楊變電站建成投運,電網安全供電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保電目標電網變電站由5座優化為3座,線路由14條500多公里優化為6條400余公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風險。
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數不斷增加,任務量和供電保障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嚴峻的航天保電任務,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在加強電網建設的同時,持續在設備技術更新、保障措施加強和保電隊伍能力素質提升等方面下工夫,已形成針對衛星發射中心保電完整的運維體系、保電方案和應急預案,實現了航天保電“設備零故障、電網零閃動”的目標。
攜手共進 飛天夢揚帆遠航
作為屬地供電單位,國網酒泉供電公司始終與衛星發射中心同頻共振,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不變的初心使命護航國防科研,用一腔熱血書寫著電網人的家國情懷。
國網甘肅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在110千伏東風變電站值守
“這些年來,我們與酒泉供電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用電業務共享機制,我們的電力技術人員定期到供電公司學習相關電力知識和操作技能,共同提高電力保障能力和突發情況處置反應速度。”談起電力供應保障情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電力負責人對雙方多年的協作表示肯定。
2021年是航天發射的高峰年,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國家電網甘肅電力連心橋(酒泉飛天)共產黨員服務隊將傳承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和“電力鐵軍精神”,繼續用初心如磐的信仰、戰天斗地的意志,以過硬的技能和高效的協作為每一次國防科研任務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