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7-08
“淹沒”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蘆葦蕩里的五葦場站,是和若鐵路工程建設線上的一個小小的機車交匯站。這里無水、無路、無電,夏季氣溫最高45攝氏度,冬季最低零下30攝氏度,常年黃沙漫天,方圓200多公里沒有人煙,手機信號時有時無。
在這里,張大平和工友們孤獨地守望著機車的往來方向,隨時等待著遠方調度中心發來的指令,及時準確地將鐵路道岔扳放到需要的股道上,守護著一列列機車沿著正確的方向安全駛過,將施工物資運送到各個施工點。
別看小站小,責任可不小
全長825公里的和若鐵路是環塔里木盆地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鐵十四局集團承擔著其中535公里的鋪架任務,為了運輸需求,線路上設置了一些中間車站,便于機車會車避讓,提高運輸效率,五葦場站便是其中之一。
沒有站臺,沒有站房,只有孤零零的三間板房,一間值班室,一間寢室,一間廚房,自2020年底開站以來,5名駐站機運隊員就沒有離開過這里。
開鎖、拔鎖銷、提手柄、扳道、加鎖……每天六七趟工程列車往返,他們分工合作,24小時值守,扳道員負責準確無誤地扳道岔,為列車調整前進方向,值班員負責用對講機向調度中心反饋信息、指揮列車通過或停車避讓,同時還要負責區間線下、線上各施工單位的登銷記工作,駐站聯絡員則負責線路區間施工聯絡,在列車進入區間前及時通知施工人員下道。
“別看小站小,我們的責任可不小。我們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但關系著機車的行車安全和沿線各單位施工隊工友們的人身安全,每個環節都不能犯迷糊,一個指令錯了后果都不堪設想。”已參加過十多個鐵路工程建設的值班員張大平說,不管是凍得發抖,還是曬得冒油,或是砂石打到臉上生疼,蚊蟲咬的難受的時候,都要時刻繃緊神經,對前后方區間情況掌握一清二楚,絲毫不敢麻痹大意。
“我們就是無人區里的信號燈”
在這里,手機只有放在一個特定的地方以一個特定的角度才能找到信號,值班員需要手臂高舉,在空氣中摸索著看不見的信號,這一舉,可能就是半個小時。
“我這手機沒信號了,看看你們還有不!”“有了!有了!這里找到一格信號。”呼嘯的風沙中,值班員喬紅凱手機舉過頭頂,提高分貝喊道:“報告指揮中心,我是五葦場,這里在刮沙塵暴,能見度不到10米,建議馬上停止發車……”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進入春季,當地沙塵暴異常頻繁,刮起來短則幾個小時,長則幾天,讓小站的通訊比以往更加困難。
“這一眼望不到頭的沙漠里,我們就是指揮機車前行的信號燈。如果燈滅了,火車就不能開,咱們的那些鋼軌、道砟就沒法運到前方去,直接耽誤工期。”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工友們只能想方設法地尋找通訊信號,盡可能地與調度室保持聯系,讓五葦場這盞“沙漠之燈”長亮不熄。
“室內經常接收不到信號,我們只能在室外辦公。”張大平指著板房外的一張雙層床,上鋪掛著棉質門簾,床前有一張辦公桌,桌上放著對講機。天氣條件差的時候,無論白天黑夜,他們要始終守在對講機旁,時刻等待回應調度室發出的指令。夜里最低零下30多攝氏度,接車或巡道時即使穿著棉鞋、棉大衣還是凍得不行,只能不停地跺著腳取暖。
但大自然的威力讓人震撼,在嚴重的沙塵暴影響下,不僅所有的交通、通訊中斷,還會讓五葦場在鋪天蓋地的黃沙中“消失”身影,讓五名工友“音訊全無”。
“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我們知道,領導同事們肯定比我們更著急。”張大平說,尤其到了5月份,大大小小的沙塵暴成了“家常便飯”,或長或短的“失聯”也時有發生,但一旦超過幾個小時聯系不上,就算風沙再大,領導同事們一定會克服重重困難過來找他們。
“小站來個人,我們開心地就像過生日一樣”
長期在沙漠無人區里生活,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人煙,終日面對空曠的沙漠和無邊的蘆葦蕩,其中的滋味非身臨其境是難以想象的。
水、食品等一切物資都要依靠火車由若羌鋪軌基地運送進來。大家都惜水如金,在滿足食用飲用需要的前提下,自覺地減少用水量。
“我們都盡量不洗或者少洗衣服,洗臉、洗頭、洗澡也都是能省就省。”今年36歲的周建朝是工友們的“小老弟”,他展示著自己滿是油漬、沙塵的衣服說:“不過,在這里衣服洗了也白洗,還沒等晾干就全是沙子了。”
“短點,再短點。”“干脆剃個光頭,更省水了,哈哈!”張大平就把自己的理發器帶到工地,閑暇時間,工友們都練起了理發手藝,互相幫忙解決“頭等大事”。
周邊蘆葦密布,防火尤為重要,工友們的一日三餐全部靠一臺電磁爐、一個電飯煲、一口鐵鍋完成,鐵柵欄大門處的一臺發電機承擔起所有的工作及生活用電。
“中午炒兩個菜,早上、晚上就簡單煮個面條。夜里值班要是餓了的話,就吃個泡面。”午飯時間,擅長廚藝的老大哥趙漢增負責掌勺,其他工友則分工合作,洗菜、切菜、發電、熬粥……不一會兒,兩菜一湯上桌,大家圍坐在一起享用起來。
“別看是在無人區,但我們這肉、菜、蛋,還有米、面、油啥的從來沒斷過,吃的都很新鮮健康。”趙漢增笑著說:“同事們兩天一次給我們送些吃的用的,生活上都不用發愁。”
相比生活條件的艱苦,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是對人更大的考驗,沙漠里沒有人煙,卻偶爾會有野生動物光顧。“我們見過狐貍來到跟前,幸好我們有柵欄圍的院子,想想都瘆人。”身材魁梧的趙廣品曾跟狐貍面對面僵持了半個多小時。
為了壯膽,他們托基地的同事抱來一只小狗養了起來,可以嚇退狐貍,還可以給枯燥的生活解解悶。
在這里,在想家又聯系不上家人的時候,他們只能看向家的方向。而收養的那只小狗,更像是這茫茫沙漠中,唯一的溫情陪伴。
“每天最盼著的就是工作時間了,能和基地的同事們聊聊天,聽他們說些新鮮事。”尤其是來了客人,大家都興奮地圍在一起說說笑笑,“見個陌生面孔就跟過生日一樣,可高興了!”
現在施工到了沖刺階段,五葦場熱鬧了起來,大家比以往也更忙碌了。每天都經過幾趟車,大家誰休班誰就給列車乘務人員做做飯,短時間停車時就把飯菜送到車上,寂寞的小站增添了許多生機。
像五葦場這樣的小站,在和若鐵路工程建設線上有12個,小站工友們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孤獨寂寞,對抗著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靠著手機傳遞著對家人的思念,堅守在鐵軌旁,照亮著一列列機車前進的方向。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