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改革先鋒國企人?】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孫家棟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1-03

        編者按  四十年春風化雨,九萬里風鵬正舉。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表彰了為推動改革開放作出杰出貢獻的100位“改革先鋒”,其中至少有18位來自國有企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為獲改革先鋒稱號人員頒獎。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和決心,12月1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聯合國資報告雜志、國資小新推出“改革先鋒國企人”系列報道,以這次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為榜樣,匯聚推進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今日推出第十三篇《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孫家棟》。

         

        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孫家棟

        從一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學生,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航校的軍人,再到留學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的中國軍官學生,孫家棟和中國航天事業的緣分一步步加深。在回國后的50多年里,他更是為中國的導彈、衛星事業嘔心瀝血,建立了卓著的功勛,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

        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組網衛星的年度首戰,到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之旅;從通信廣播衛星——中星—20A的一飛沖天,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數顆組網衛星的密集發射,這位航天泰斗在涼山深處繼續書寫著他的不老傳奇。

        他集眾多成就于一身: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和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研制及發射任務;承擔了包括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和中巴資源衛星等三個第二代應用衛星工程的研制重任;擔任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和探月工程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他集眾多榮譽于一身: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0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他就是孫家棟院士。

        2018年6月,89歲高齡的孫家棟在發射場指導風云二號衛星發射任務

        當被問到“什么時候‘告老’”這一類的問題時,孫家棟院士總是露出他那招牌式的笑容:“只要我這老胳膊老腿兒還能拎得動,就一直干下去!”

        圍著孫老總前后左右仔仔細細地觀摩了一圈,怎么看都是一普通老頭兒:一雙布鞋,一件夾克,一頂線帽,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甩手走在馬路上頂多也就是個“鄰家老大爺”,殊不知這老頭兒卻身懷絕技。

        IMG_257

        遙望“北斗”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

        在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100多個航天器中,由孫家棟擔任負責人的就有34個。

        “我能在航天方面做出一點成績,說來其實有點偶然。”孫家棟說。

        這位航天專家的學習經歷可謂一波三折。他學過土木、汽車,1951年,他被選送到蘇聯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讀書,專業是飛機設計。

        在茹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七年里,孫家棟各科成績年年是優秀。1958年3月,年年保持全優的孫家棟,獲蘇聯最高蘇維埃頒發的“斯大林獎章”——那一年,全蘇聯軍隊院校畢業的學員中,總共只有13名學生獲得了“斯大林獎章”。

        1958年4月,孫家棟登上了歸國的列車。“我在蘇聯學的是飛機設計,當時并沒有考慮更大更長遠的目標,就想著回來后在空軍好好工作。”

        但是,孫家棟沒能實現造飛機的宏愿。其時,中國正在謀劃發展導彈事業,新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術人才。孫家棟二話不說,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方向,服從組織分配,來到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導彈總體設計部。一無設備,二無資料。當時發展導彈事業可謂一張白紙,兩手空空。自己學的是航空專業,導彈是什么樣子,怎么設計,怎么制造,孫家棟心里一點兒底也沒有。

        那就邊學邊干,邊干邊學。

        孫家棟跟著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搞了9年導彈,并且由導彈總體設計員、總體組長、總體設計室主任一直升任為總體部副主任。其間,中國導彈、核導彈先后研制成功,孫家棟也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導彈專家。

        1967年7月29日,一個炎熱的夏天。孫家棟正在辦公室伏案進行導彈設計。一道調令,讓孫家棟又一次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中央決定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親自點將,讓孫家棟負責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孫家棟再一次放棄了自己已經熟悉且建樹頗豐的領域,擔當起衛星研制的重任。這一次,孫家棟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再也沒有離開過。

        1967年的中國,正值“文革”爆發之初。風雨飄搖中,孫家棟接過了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技術總負責人的擔子。此時的孫家棟,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種種難題,更有政治風浪可能帶來的危險——因為曾經留學蘇聯,又因為爺爺是“富農出身”,孫家棟的壓力比一般人更大。“東方紅一號”研制后期發生的一件事讓孫家棟至今依然記憶猶新:當時,佩戴毛主席像章蔚然成風。許多單位把研制的衛星儀器也鑲上毛主席像章。多了這些像章會使衛星超重,從而降低衛星、火箭的可靠性。但是,要拆下這些像章吧,又怕成為政治問題。孫家棟為此苦惱不已。

        1969年10月的一個晚上,孫家棟隨同錢學森到人民大會堂向周恩來總理匯報衛星研制情況。要不要提像章的問題?孫家棟很猶豫,他必須對衛星負責,這也是對國家負責。思慮再三,孫家棟決定向周總理直言,像章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周總理指出,不要把政治掛帥庸俗化,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你們看一看,人民大會堂這么嚴肅的地方,也沒有處處掛毛主席像章。回去以后,孫家棟傳達了周總理的原話,方才解決這一棘手難題。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太空響徹《東方紅》,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得知衛星發射成功的那一刻,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的孫家棟頓時感到渾身疲憊無力。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探月熱潮的興起,我國也于2004年啟動了“嫦娥一號”探月工程。在此之前,中國的衛星最遠只到過8萬公里的太空,而月亮離我們有38萬公里。此前我們所有的衛星,都只需要考慮地球和衛星之間的運動關系,而探月需要考慮地球、月亮和衛星三者之間的運動關系;加一個變量,情況就要復雜得多。

        時年75歲的孫家棟,接下了工程總設計師的重任。“大多數人在這樣的高齡都功成身退了。他該得的院士、‘兩彈一星’獎章都得到了,卻仍冒著極大風險出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榮橋由衷地贊嘆說。對此,孫家棟只有一句話:“國家需要,我就去做。”孫家棟的老伴魏素萍回憶說,搞“嫦娥一號”時,孫家棟經常半夜走到涼臺上,仔細地看著月亮在天上慢慢移動,心里在默默琢磨工程技術方案。“有時他在窗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折騰得我也睡不踏實。”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號”成功實施第三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這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從座位上站起來,歡呼雀躍,擁抱握手。而孫家棟悄悄地背過身子,掏出手絹偷偷擦眼淚。“他是了不起的工程大總師和戰略科學家”

        系統工程的“總舵手”

        耳聰目明鼻子尖,觀察問題極其敏銳,哪有問題立馬就能發現,而且從來都是直中要害、“一劍鎖喉”,尤善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和高度出發,提出具有前瞻性和遠見性的戰略決策,堪稱航天領域的戰略家。

        對于孫家棟院士能夠親臨評審會場和發射現場坐鎮指揮,發射試驗隊的隊員們既熱切期待又難免有些緊張。

        期待的理由因人而異:新隊員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航天老專家、老前輩的風采,近距離感受和領悟航天泰斗的科學精神、工作作風;老隊員見到孫老總來指導工作,心里就先踏實了一大半。

        緊張的原因卻不謀而合:除非自己的工作、整個團隊的工作做得完美無瑕,否則不管如何“極致遮瑕”,總也逃不過這位老總的“法眼”,被當場揪出現行也是常事;即便手頭的星、箭工作已經近乎完美,孫老總的一個提示或是點撥,可能又會讓“兩總”和技術人員們絞盡腦汁很長一段時間去思考如何在接下來的系統工程中規避風險、延續完美……

        至今,擁有“金牌火箭”之稱的長三甲火箭發射試驗隊的“兩總”和隊員們對之前的一次質量評審會記憶猶新。對于一個質量問題的發生,試驗隊從發射場的環境因素、設備轉運影響等多方面作了詳細的原因剖析,并對癥下藥,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以達到質量“歸零”。

        當大家都以為這個問題已經解決的時候,若有所思的孫老總突然發問:“你們有沒有針對制造過程進行分析?能不能給出一個數據,保證同類問題不再影響發射?”試驗隊員們這才恍然大悟,這次的應對措施只是“治標”之策,未必“治本”,而只有從產品材料、生產工藝等方面入手查找和解決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才是真正做到了質量問題“歸零”。

        “我這個人就是這么犟心眼!”在孫老總看來,有問題就是有問題,存在隱患就要敢于暴露出來,并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質量評審會上、技術討論桌上,如果不老老實實承認問題、交代不足,他可以跟你爭得面紅耳赤,不留絲毫情面地駁斥你所有冠冕堂皇的借口或是含糊其辭的搪塞,不管是不是在外人面前暴露了“自己人”的短處。在他眼里,只有是非對錯,沒有親疏遠近;出現了問題,就要想辦法實現“歸零”;短時間內無法“歸零”處理的,就要拿出一套詳細、完備的預案以應對問題的發生,而不是心存僥幸企圖蒙混過關。

        IMG_258

        北斗發射試驗隊年輕隊員心中的“孫爺爺”

        發射現場的“拼命郎”

        “精靈”也有不夠敏感的時候,不過這種情況絕不會發生在技術、工程方面,而是一進入工作狀態就沒了年月、沒了早晚,更將自己的年齡拋諸腦后……

        在一次發射中,已經研制成功并順利通過測試的衛星在發射中心的轉運途中不慎發生了輕微碰撞,現場的試驗隊員們一下子慌了神兒——雖然表面上看只是“輕微擦傷”,未曾“傷筋動骨”,但對于航天這一高風險的事業而言,任何細小的差錯都可能帶來致命的損失。誰也不敢保證這次的輕微碰撞不會對“金貴”的衛星造成任何影響,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一撞到底有沒有傷及衛星“神經”,更加不能確定這顆衛星是否還能繼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

        作為系統工程總師的孫家棟院士,接到緊急報告后,立刻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當天就從北京趕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下飛機就直奔衛星試驗廠房。

        看著受了傷的衛星和一旁愧疚自責的試驗隊員,孫老總并沒有一句苛責。了解清楚現場的詳細情況后,近80歲的老人只一閃身就鉆到了衛星底下,對著衛星的受創部位仔細研究起來。那敏捷的身手,讓人很難聯想到,他已經是一位近80歲的老人了。就這樣,孫老總一直躺在星下的地板上研究了半天。

        等到老人家略顯吃力地從衛星下面爬出來,一旁的試驗隊員們才緩過神兒來,趕忙上前攙扶,孫老總則一邊擺手,一邊輕松地說道:“同意你們的意見,衛星沒事兒,能用!”只一句話,短短的幾個字,就讓廠房里一顆顆懸在半空的心踏實了下來。

        IMG_259

        護送“嫦娥”

        11011543567212259.jpg

        2016年孫家棟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2016年孫家棟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詞為:“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孫家棟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脊梁,愛國奉獻的崇高信仰,始終是他人生的堅固基石。當每個人追尋人生意義、當民族復興需要脊梁挺起,樹立愛國奉獻的理念是一切的開始。這是孫家棟給我們的最珍貴的啟示。

         


         

        【責任編輯:李巨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资源|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夜色资源网站| 中文在线中文A|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最新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日无码在线观看|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成a人无码av波多野按摩|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影音先锋中文无码一区|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最好看的电影2019中文字幕 |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性无码专区一色吊丝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