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7-08
在河南西南部的伏牛山深處,有一條人跡罕至的山路。多年來,這條路上總是出現一老一少兩個身影,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他們是誰?他們要做什么?故事還得從17年前說起。
守護下山路——老黨員的一句話烙在他心里
張來發,河南欒川縣供電公司叫河供電所員工。在一次巡線過程中,他結識了住在栗樹溝后山的空巢老人雷文法。雷文法是個老黨員。
考慮到老人年過花甲,張來發趁著每月巡線的機會,幫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日子久了,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之交。
2002年的冬季,一連下了幾天大雪,山路不好走。這天,張來發巡線時碰到栗樹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天成。王天成讓他順道給老人捎個信兒,說是第二天要開黨員會。
巡視完后,張來發來到雷文法老人的家里,拿起掃帚準備掃雪時,老人的屋門突然開了。
張來發:雷伯,村里王支書讓我給你捎信兒,明天上午9點到村里開會。雪下這么大,路不好走。要不我給王書記說說,明天不去了吧?
雷文法:那不行,明天我起早走。黨員得有個黨員樣,黨組織活動必須參加,這是義務。
張來發沒再言語,默默回了家。第二天,他一早趕到雷文法家,接老人下山。在路上,張來發忍不住問老人:
張來發:天冷雪大還去學習,恁積極干啥?
雷文法:去開會,是教人學做好人哩。做黨員,光榮!
老人的回答鏗鏘有力。
后來,張來發得知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到山下參加黨組織活動、從未間斷,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從那以后,張來發成了老人的“專屬信使”,按時接送老人參加黨組織活動,這一送就是17年。
走好服務路——在老人的介紹下加入黨組織
“做黨員,光榮!”老人樸實的話語,一直縈繞在張來發心頭。
2003年夏,欒川縣叫河鎮因暴雨引發泥石流,導致整個栗樹溝村受災。張來發和同事們第一時間投入到救災搶險中,為臨時安置點提供電源。
一天,張來發回到所里時已是深夜。他渾身像散了架似的,靠在椅子上睡著了。迷糊之際,張來發突然聽到所長喊道:“瓦石村有險情,黨員跟我走!”原來,瓦石村口有一處電桿被洪水沖斷,急需處理。
張來發跟隨黨員們趕到現場,二話不說跳進泥地里開始緊張搶修。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受損的線路才終于恢復供電。
附近的老百姓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有的送來熱水,有的拿來干糧。此時此刻,張來發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雷文法老人口中的“光榮”。
從那以后,張來發更加認真地工作,為鄉里鄉親服務。
2003年冬季的一場大雪壓斷了供電線路,張來發和同事們在過膝高的雪地里緊急搶修,一干就是6個小時。
2004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天河景區突然停電。張來發和同事們摸黑搶修到第二天凌晨,幫助景區恢復了供電。
2006年,張來發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雷文法老人是入黨介紹人之一。
“雷伯,以后我可以跟你一起參加黨組織活動了!”張來發把好消息告訴雷文法,老人開心極了。
拓寬致富路——是黨員就要發揮模范作用
是黨員,就要保持先進性,在各項工作中起到模范作用。
2016年的一天,栗樹溝村召開脫貧專題會,通報了村里732戶村民中有將近200戶貧困戶,雷文法也是其中之一。回去的路上,老人心情沉重,張來發不斷寬慰老人。
張來發覺得自己要在脫貧工作中做點什么。他找來村里的致富能人王九長商討如何幫助村民脫貧。
栗樹溝村雖然土地貧瘠,但盛產天麻、菖蒲、山茱萸等中藥材和核桃、板栗等土特產。他倆覺得山茱萸的種植和維護不需要太重的體力勞動,可以帶動村民增大種植面積。
于是,張來發幫助雷文法在他居住的后山上種植了2畝山茱萸。2017年,老人增收約11000元,成功脫了貧。
2017年下半年,王九長專門找到張來發,說他打算擴大生產規模,但村里現有的線路不能保障可靠供電。張來發及時將這一情況向領導匯報,積極為村里爭取電網建設項目和投資。
2018年,栗樹溝村電網升級項目提前得到上級批復。張來發和同事們加緊對村里的電網進行改造,為王九長的工廠提供可靠供電。
2018年秋,栗樹溝村成為全縣規模最大的山茱萸、核桃散貨集散地。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賣山貨掙錢,一個個臉上樂開了花。
時光荏苒,雷文法老人的年紀越來越大,腿腳也越來越不靈便。今年5月,老人在山下安了家。
雷文法:來發,我搬下山,再也不用走山路了。山下的路也比以前平坦了,現在真好!
張來發:放心吧,雷伯,只要咱們用心走,這條路,肯定會越走越好!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