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逐夢者,永遠在路上
——記航空工業武儀211車間青年崗位能手熊文凱
——記航空工業武儀211車間青年崗位能手熊文凱
追夢人:逐夢者,永遠在路上
——記航空工業武儀211車間青年崗位能手熊文凱
——記航空工業武儀211車間青年崗位能手熊文凱

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7-23
在航空工業武儀有這樣一位逐夢者,關于他,武儀的大多數人只聞其名、不識其人。參加工作十多年來,在熱鬧喧囂的娛樂現場,你找不到他的身影;但在搶節點、攻難關的關鍵時刻,他身著“天空藍”的瘦削背影卻是生產線上一道別樣的風景。他就是航空工業武儀211車間精密加工能手、30歲的青年高級技工熊文凱。
熊文凱個頭不高,但本事卻不小,他開的是最大的精密車床,加工的全是外形大而工序繁雜、精度要求極高的零件。平日里,最常見的便是他站在車床前反復揣摩加工圖紙和工藝的畫面:明確加工尺寸和關注重點,而后裝夾、調刀、對刀、固定零件、飛快地撥動轉輪…… 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專業技術已經十分純熟的他,從不挑三揀四, 總是選大家“避而不及”的活來干。不銹鋼件剛度大,切削困難,是公認的“臟活累活”。熊文凱卻不怕:“車工一席活,全靠刀當家。我相信只要刀口磨好了,就沒有加工不了的難件。”
熊文凱平日少言寡語,總是安靜地忙活著,但一遇到困難和挑戰, 他的狠勁、拼勁就全上來了。一次, 公司為某重點型號自主研制的某產品中,有一個關鍵零件出現了加工問題。在前期試制過程中,由于零件內槽對深度的要求很高,加工刀具經常發生斷裂,導致加工效率極低,嚴重影響到新產品的研制進度。這個“燙手山芋”幾經碾轉到了熊文凱手中,他不服輸的勁頭就上來了。如何才能提高加工效率,保證加工進度?熊文凱對零件關鍵參數及主要技術要求進行了反復消化理解。經過一周的鉆研,他通過不斷調整刀具的寬度和深度,成功設計制作出一種專用的加工刀具,徹底解決了加工效率低下的問題,零件加工進度從一天一個,提升到一天十多個。從此,熊文凱便成了加工這類零件的首選“專業戶”。
王樹臣是熊文凱帶的第一個徒弟,他跟熊師傅學習的時候,正逢生產線上人員需求短缺。那一年熊文凱年僅24歲,入職也只有5個年頭,年齡相當的師徒倆更多時候是以平等的方式交流學習。這種新型的授徒模式讓王樹臣學得開心、悟得透徹、進步飛快。“別看我師傅個頭小,可濃縮的都是精華。”熊文凱精湛的技藝、敬業的品質,一直讓王樹臣感佩不已。如今,王樹臣早已是武漢市“青年崗位能手”,公司“十佳青年”,由于技能過硬,被抽調到新的生產線。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一路走來,熊文凱在逐夢的道路上收獲了諸多榮譽和稱號:公司級“崗位標兵”“十佳青年”,武漢市“優秀共青團員”“青年崗位能手”,航空工業“優秀團員”,中央企業“優秀共青團員”……嘉獎面前熊文凱從沒有絲毫的懈怠和自滿, 他繼續用謙和樸實的品質影響著身邊的人;用勤學踏實的姿態引領著更多年輕人踐行“報國航空”的偉大使命,他的忠誠、創新和奉獻精神,正激勵著武儀人在追逐“中國夢、航空夢”的征途上,越走越堅定。
【責任編輯: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