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裝備研制挑重擔 扎根崗位煉鷹眼
張勇:裝備研制挑重擔 扎根崗位煉鷹眼

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9-29
作為航空工業雷達所副總工程師和對海搜索雷達業務項目群總師,張勇在過去的一年里,牢記航空強國使命,不忘航空報國初心,敢啃硬骨頭,克難攻堅,推動雷達所在某型雷達“遠、輕、小、準”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裝備研制及型號競標中發揮了帶頭作用和突出作用,鞏固和拓展了雷達所在部隊裝備的承研市場,為發展領先型號做出了突出貢獻。
裝備研制挑重擔,型號競爭展風采。2018年,在某新型雷達首輪競爭擇優中,張勇率領團隊取得勝利,進一步拓展和鞏固了雷達所在該領域的市場和地位,激發了雷達所人對關鍵產品競爭決勝的斗志和謀事創業的熱情,充分展示了雷達所在某型雷達領域的實力,為后續雷達項目競爭奠定了扎實基礎。在新型號激烈競爭的同時,張勇統籌推進、并行工作,帶領團隊率先進入某型雷達定型試飛工作, 順利完成年度批產及追加訂貨交付任務。
為了競標,張勇提前策劃安排了射頻仿真和岸基輻射等試驗,預先完成了雷達系統的功能性能調整。在競爭擇優外場比測試驗中,他堅守第一現場搜集信息,堅持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與科研人員同吃同住、奮戰在一起,帶領項目團隊連續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面對項目周期短、技術新、任務重的情況,他精心組織、提前策劃,采用并行工程方法,組織跨部門多職能工作團隊協同工作,有效保證產品質量和進度。
廣東進入雨季,暴雨臺風成了家常便飯。第二天競標就要啟動,各家單位爭分奪秒,項目團隊為了最大限度調試雷達的性能指標,在兩個臺風空窗期,涉險進行拉船試驗。此種天氣條件,漁船本是不會出海的。張勇帶領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團隊兵分三路:一路上山負責輻射試驗;一路在實驗室解決算法、軟件、硬件等問題;另一路凌晨5點出海,充當海上目標。巨浪、暴曬、暈船…… 持續了10個小時。船靠岸后,隊員們都躺在了船上,沒有一個人能站起來。
張勇努力讓每個年輕人都得到成長,將外界壓力轉化為前進動力,鼓勵大家積極創新。他以其“今天下班、今天上班”的拼搏精神影響了一個個青年技術人才,帶領著項目團隊在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道路上摘取了一枚枚果實,在型號競爭和實戰中為雷達所的長遠發展發掘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張勇一直從事機載雷達總體技術與工程研究工作,先后擔任多個重點型號的項目負責人,主持研制的多個裝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在眾多榮譽面前,張勇沒有炫耀自喜,始終牢記“發展雷達、振興中華”,密切跟蹤和學習國內外雷達技術發展動態,將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不務空名,嚴謹求實,帶領項目團隊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引領了雷達系統新的架構體系,實現了雷達小型化和輕量化,增強了雷達所的核心競爭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張勇以一顆報國熱忱之心,在創新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帶領團隊涉足新領域、開拓新市場,為實現航空強國夢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