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啟金:帶電作業領域走出的“狀元技工”
許啟金:帶電作業領域走出的“狀元技工”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10-14
你可有腳踏銀線、俯瞰百米的勇氣?你可有夜以繼日、不成不休的韌勁?你可有三十七年如一日的堅守?你可有不服輸、不言敗的堅定?
在國家電網安徽宿州供電公司,就有這樣一位員工。他在日復一日地專業工作中發揚“釘釘子”精神,在攻克技術難題的探索中孕育出創新成果。他就是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為“狀元技工”的宿州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班副班長許啟金。
他用37年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奮斗成長為“創新創造”的大國工匠。
干就干到最好 發揚“釘釘子”精神
7月的一天,在220千伏馬芒線上,許啟金穿著屏蔽服,在半空中開展帶電作業。旁人看來萬分驚險的帶電作業,在他看來卻是工作的日常。這份堅守和執著詮釋了他身上所具有的“釘釘子”精神。
時間回到1982年,當時高中畢業的他以接近滿分的成績進入宿州供電局,成為線路工區帶電作業班的一名員工。
剛進入工區,許啟金發現同事們懂得比自己多、干得比自己好。面對現狀,他說:“要干就干到最好。”他自己立了軍令狀。
當年,他每天都會騎上自行車,穿過田埂、穿過樹林,沿著土路查看線路,了解每一個金具的位置、記憶每一條線路的走向。經年累月下來,原本嶄新的自行車變得吱呀作響,他卻熟悉了電網線路的運行特性。
有一位同事問他:“老許,你又不是教書先生,記那么多東西干啥?你看你那輛自行車都破成啥樣了。”
他不管同事的疑惑,依舊每天騎著自行車、帶著小本子,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他就這樣開始了在帶電作業班“釘釘子”的歲月。
“夏負驕陽、冬扛冷風”是帶電作業的真實寫照。“背上是沉重的設備,腳下是深淵。風在身邊拼命地吹,鐵塔在不停搖擺。”許啟金說,每一次作業都好像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這樣危險的工作,許啟金一干就是37年。他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1000多項110千伏及以上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實現安全生產零差錯,消除各類缺陷和隱患3000多處。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他這枚釘子不僅一直釘了下去,而且還成了一枚優秀的金釘子。
從細微處創新 成就大工匠
優秀的工匠絕不止步于純熟的技能,而是善于用創新解決現場難題。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整天爬高上梯、風吹日曬的許啟金走上了創新的道路,一步步地實現了從技術工人到創新工匠的轉變。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2002年年底,許啟金帶領班組在110千伏六里變電站改造中開展母線更換、絕緣子調爬工作時,發現因為起重牽引滑車上口離螺栓掛點距離較遠,很難拆裝絕緣子串掛點螺栓。他徒弟使用傳統工具試了好多次都失敗了,向他抱怨說:“師父,這破工具可太不稱手了,這活沒法干了!”他們雖然經過反復嘗試,最后按時完成了任務,但這個“不稱手”的難題卻橫亙在許啟金的心頭。“非得把它解決了不可。”許啟金說,當時他暗暗下定了決心。
許啟金說干就干,弄了張小桌子在自家的陽臺上搭出了一個簡易工作室,每天不工作的時候就一頭扎進去,蹲在小桌子前測量繪圖、鋸挫打磨。幾番失敗挫折、幾番從頭再來,他最終研制出了一種新型高效的輸電線路吊點卡具。2003年3月,該成果被評為全國QC小組成果一等獎。
許啟金立足崗位,從細微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搞小發明、小創造,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新大師。他先后研制出了輸電線路角鋼吊點卡具、軟梯作業防高墜自鎖器、砼桿避雷線提升支架等7項技術成果,獲得了多項技能大獎。
育人才帶團隊 建創新平臺
“師傅常說: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不能沒有技能、不能沒有理想和追求。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為了一個創新點,他快60歲的人了經常和我們一起徹夜討論、一起學習新軟件、一起交流新思想。師傅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帶領著我們進步。”許啟金的徒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廖志斌說。
一人成事,眾人成勢。許啟金一直想把更多的人帶上創新之路。2011年,宿州供電公司成立“啟金工作室”,一批青年人才跟著許啟金學知識、鉆業務、搞創新。8年來,許啟金先后帶出國家級、省部級技術能手和人才7人,研發成果59項,獲得專利43個。“啟金工作室”被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
創新不止步。今年,許啟金帶領團隊時刻關注前沿動向,不斷學習新思想、新技術。4月,他帶領團隊開展的創新項目“宿州電網7800基桿塔電子化檢修體系”,在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2019年的QC成果發布會上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許啟金將對創新的思考帶到了更大的舞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與全國政協委員們交流,向媒體介紹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對于全社會的重要意義。他帶去的提案“著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助力國家高質量創新發展”被列為聯名提案。
同時,他帶領“啟金工作室”積極對外拓展,與高校合作共建“許啟金技能大師工作室”;與科研單位開展創新交流,助推創新平臺做大做強。“啟金工作室”已成長為集“創新實踐、人才培養、匯聚能量”三大高地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從“樹旗幟”到“重傳承”,成了新時代創新創造平臺、人才培養高地。
平凡中堅守,細微處創新。在37年的歲月磨礪中,許啟金自我超越、開拓創新,以“釘釘子”精神努力拼搏,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