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07
在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地路處,流傳著這么一個段子:如果有人問我張占榮在做什么,我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他,要么正在進行路基設計工作,要么正在進行路基工程創新的探索和嘗試。
作為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中國巖石力學學會地面巖石專委會委員、湖北省知識產權人才庫專家,張占榮在他從事的武廣高鐵、鄭徐高鐵、浩吉鐵路等一系列重量級項目中不懈創新,與中國鐵路建設事業共同進步。
愛崗敬業 甘于奉獻
2010年,懷邵衡鐵路定測勘察期間,遇到了罕見的連續雨雪天氣。為了保證外業工期,張占榮連續3天在齊膝深的積雪中踏勘,晚上返回營地褲腳和靴子凍在了一起,襪子內充滿了泥濘的雪水,他都沒說一聲累,換一下衣服繼續加班整理外業資料、研究路基方案。
2014年,浩吉鐵路建設期間,身為路基專冊的張占榮直接將“家”搬到了辦公室,每天加班到凌晨甚至通宵不眠。一天早上,他的同事起床后看到了他發的幫忙帶早餐的短信,而短信接收時間顯示的是凌晨三點半。
5月10日,張占榮的兒子出生,雖然無比喜悅,但工期催人奮進,5月12日,他就帶著對家人深深的歉意和愧疚,奔赴了項目建設的第一線。張占榮以身作則,帶領設計團隊高質量完成了長達257公里的路基施工圖設計工作,獲得鐵四院“十佳”先進生產工作者、勞動競賽先進個人,相關事跡入選企業宣傳片。
鐘情巖土 專注路基
在浩吉鐵路建設工作中,張占榮提出的多項優化建議獲得建設單位認可和采納。
一次,建設單位咨詢他一個問題:“骨架護坡的間距為什么是3米,不是4米、5米,或者2米?”提問者或許是不經意的,但嚴謹認真的張占榮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結合調研采用水力學沖刷理論分析表明,普通路基骨架護坡間距可以調整為4米,現場試驗段的實施驗證了他的想法,由于砌筑材料減少,節約工程費用達2000萬元。
為有效防治路塹基床翻漿冒泥這一膨脹土路基典型病害,張占榮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將毛細排水板優化調整為復合土工膜,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節省建設費用約3900萬元。
張占榮提出的“黏性土+改良土夾層填筑技術”在襄州站段所、歐廟站得到應用,減少膨脹土棄方59萬方,節約工程投資3400余萬元。一項又一項創新性的優化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建設單位的好評,2016年、2017年,他連續獲評“優秀工程師”。
辛勤耕耘 積極創新
鄭徐客專是我國第一條在深厚層松軟土地區修建的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沉降控制極為嚴格,沒有工程經驗可供借鑒。作為路基設計負責人,張占榮針對深厚松軟土地基特點,編制了“L/3法樁筏(網)結構沉降計算軟件”,大大提高了沉降計算精度,該項研究成果榮獲2016年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
他在參與《支擋結構墻背新型滲排水反濾層研究》項目中,提出了PFF整體式復合反濾層及其試驗測試方法、施工工藝等成套新技術,獲得授權專利6項,并在多個項目中推廣應用,獲得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2016年優秀發明專利一等獎。
工作之余,張占榮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在《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3篇,其中湖北省土建學會優秀論文1篇、鐵道地路專委會優秀論文1篇,短短幾年時間內就獲得授權專利51項,成了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新征程中閃光的榜樣。
近年來,張占榮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湖北省“荊楚楷模”、“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稱號,每當有人問他獲獎感想,他總說:“高鐵跑得快,路基穩固是基礎??粗惠v輛“復興號”列車在自己勘察設計的路基上飛馳,就是最大的榮譽。”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