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10
他曾是中鋁集團東輕特材公司擠壓工區的一名普通工人,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擠壓工區工長。在擠壓機前,他的步履最快,背上的汗水最多。多年來,他以務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扎根生產一線,練就了一身硬本領。抓管理、帶隊伍、解難題,他帶領擠壓工區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題,獲得了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一致認可。他就是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東輕特材公司主任技師、擠壓工區甲班工長趙雨厚。
在精益求精中歷練
“能工巧匠”并非一日而成,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基礎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才會離頂峰越來越近。正因為秉持這樣一種工匠精神,讓趙雨厚在工作中獨具匠心與慧眼,解決了生產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1993年,趙雨厚從技校畢業后進入東輕,從一名普通擠壓工人到現如今的哈爾濱市首席技師,都源于他勤于鉆研、刻苦磨煉,在專業技能上不斷突破、精益求精。“一件事情經過反復、努力做,即使一個看似簡單的技能,也會在不斷精益求精的歷練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趙雨厚在20多年職業生涯中的深刻體會,也是他成長為這一領域“能工巧匠”的經驗之談。
在生產過程中,對于每一種合金、規格產品的生產過程,他都要仔細研究,細心琢磨。尤其在新產品試制的過程中,他更是全程跟蹤,發現問題及時同班組成員及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商量研究,分析查找原因,不放過每一道工序和生產環節,直至問題解決。
憑著刻苦的鉆研精神,趙雨厚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斷提高。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他所在班組的成員也都成長為生產的主力和技術骨干。
永不停止攻克技術難題的腳步
多年的擠壓一線工作經歷,使趙雨厚積累了豐富的擠壓經驗。他不僅操作技法嫻熟、擠壓水平高超,更擅長結構復雜、擠壓系數大的鋁鎂合金型材擠壓操作。
東輕特材公司5000噸水壓機擠壓大規格棒材時縮尾較長、廢品率高,且殘料分離比較困難,有時剪切一塊殘料需要40秒左右的時間,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生產的一大難題。
趙雨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利用工作間隙動腦筋、想辦法,研究新的操作方法。經過反復試驗,他決定采用反向擠壓留殘料的方法來生產。實際操作中,他采用在擠壓末期控制擠壓速度的方法來控制紊流以減少縮尾廢品的產生,使長度120毫米的壓余減少了30毫米,在正常切尾的情況下,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廢品損失,提高了成品率,現在分離一塊殘料僅需要5~8秒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金屬約20噸,創效40余萬元。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中鋁東輕造”再次驚艷亮相,其中多數型號材料都出自趙雨厚擠壓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為順利完成某系合金棒材和某規格空心型材項目,趙雨厚擠壓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大力開展質量攻關。
“自接到生產任務后,我們高度重視,快速響應,精心組織,精選最強的技術骨干組成專項技術小組參與生產任務,通過摸索工藝制度、強化過程控制和固化優質操作法等措施,圓滿完成了保障任務,受到用戶的高度贊譽和肯定。在看大閱兵的直播時,東輕材料在各種裝備上不斷登場,我們感到無比自豪。”趙雨厚激動地說。
傳承技藝成就夢想
從2005年起,趙雨厚就帶徒弟、教徒弟,開啟了技術傳承之路。趙雨厚將把班組每個成員都打造成技能人才作為己任,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趙雨厚班組中的“新人”經驗少,很多工作不能獨立完成,他手把手地教他們各道工序的操作規程,判斷設備故障及處理問題等。
一次,在特材公司HK工區現場,趙雨厚發現他的徒弟4500噸擠壓機操縱手吳海權不管擠壓什么合金材料都是一個速度。這在趙雨厚看來是不科學的,因為合金的軟硬不同,擠壓速度也應不同,軟的快、硬的慢,才能保證高效、高質。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徒弟談了,并手把手教他操作。一個月以后,吳海權在趙雨厚的幫助下摸索出了不同鋁合金對應合理的擠壓速度,班組產量也從原來的每班10塊左右提高到了30至40塊。2018年,他們的團隊在使HK工區的生產效率提高了近5倍之多,為東輕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2015年11月,“趙雨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趙雨厚工作室通過技術攻關、技術培訓、業務交流、師帶徒等方式,探索促進公司科技進步和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培養了一支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的職工隊伍。2018年12月,“趙雨厚技能大師工作室”榮獲“中鋁集團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
如今,趙雨厚身上雖然 “掛著”各種榮譽,但是他在擠壓領域還在不斷深入鉆研技術,他希望自己的技術水平能不斷提升,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在,趙雨厚和他的工作室團隊又有了新目標——把工作室打造成擠壓行業的“領跑者”,繼續為國家重點型號工程生產多種規格的重要鋁合金材料,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