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黨員建設者“超長待機”:站在最前面、去到最一線
中建三局黨員建設者“超長待機”:站在最前面、去到最一線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05
當頭雁、筑堡壘、做先鋒,面對緊迫的建設任務,為了充分發揮出央企的根魂優勢,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醫院項目在進場的第一時間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讓黨員沖鋒在前。這個臨時成立的黨支部非常壯大,有正式黨員42人,預備黨員3人,占建設團隊一半比例,另有積極分子2人,現場又有21人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動工建設的第二天下午,支部舉辦了黨員突擊隊授旗儀式,動員全體人員站在講政治的高度開展建設工作,不講條件,不講困難,召之即來、來之則戰,全力推進建設任務。由五個工區長擔任黨員突擊隊隊長,各自帶領建設人員開展內部勞動競賽,與時間賽跑。支部同時要求全體黨員佩戴黨徽參戰,突擊隊隊旗必須飄揚在現場,項目團隊也以紅色作為服裝顏色,成為流動的紅旗。
劉世新:抗洪、清雪、搶通、搶險、戰“疫”,一次都沒有缺席
2016年抗洪72小時挖通南湖聯通渠、2018年24小時掃清武漢二環線積雪、支援中山大道搶通、馳援政府組織的搶險,武漢市近些年來每一次的突擊任務,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劉世新都沒有缺席。此次抗擊疫情,在得知雷神山醫院搶建增加新任務后,他更是主動請戰,擔任四工區工區長和黨員突擊隊隊長,負責新增的近5000平方米的專家樓和后勤保障房的施工,而他只有5天的時間!
作為公司的“搶險隊長”,劉世新形象詮釋了“黨員突擊隊”的使命擔當,就是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一諾千金、快速反應、善于突破、能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勝仗。劉世新有著二十多年的黨齡,他深刻地認識到此次建設任務的重要意義,進入現場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組織各種資源,并深度參與設計,幾乎通宵蹲守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嚴密組織,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專家樓基礎的施工,正向著最后的勝利火速前進。
易侃:建設武漢20年,把這次馳援當作最好的回憶
湖北省博物館、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珞獅路、西四環、南四環、北四環、東四環,這是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雷神山醫院項目執行經理易侃在武漢留下的足跡,也是他筑下的豐碑。建設武漢20年,易侃對武漢有著深深的感情,這次武漢疫情來襲,易侃早已行動。
作為公司工程部經理,在參建火神山醫院的時候,他就積極參與,迅速為項目的盡快運轉調動資源,雖然他不在建設現場,但是源源不斷地為一線提供者支持,大批施工員、質檢員和作業工人,在他的安排下往火神山快速集結。不久后,雷神山醫院開建,易侃毫不遲疑地加入項目團隊,率領五支黨員突擊隊日夜鏖戰,每天忙碌著調度人員、材料、機械,沖鋒在最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確保每一項工序銜接順暢。易侃說:“在武漢搞了那么多年的建設,沒有哪次像這次一樣那么有使命感,為人民赴險,為建設馳援,這將是我作為一名黨員最好的回憶。”
徐德:“任務來了!”“隨時準備著!”
“每天就只有兩三個小時瞇一下,在現場吃盒飯,關鍵是晚上冷,雖然看著是在室內建設,但也不能躲在房間里面。”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黃陂中環線項目經理徐德負責的二工區,是雷神山醫院醫護宿舍工程量最大的一個工區,是一工區和三工區加起來總和,涉及到的材料、設備都要翻番,但是給他們的時間是相同的。
初二中午,徐德接到公司電話:“任務來了!”徐德秒回:“隨時準備著!”二十分鐘后他就來到了雷神山醫院建設一線,并從自己的項目抽調了五個人組建好團隊。徐德說,包括他自己,匆忙之間沒有問那么清楚,不知道要干什么,要干多久,所以大部分同志都沒帶換洗的衣服,只是一心地想加入進來,把任務完成。現在時間緊迫,高效的施工組織需要身體力行,所以他作為黨員,必須一竿子插到底。接下來的任務更重,專業性更復雜,壓力更大,但是他必勝的信心一直沒有變。所有人承受的最大挑戰,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心里的壓力,因為工期非常緊,武漢人民的期盼非常大,這種感覺是之前干過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比不了的,這種壓力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更讓他努力把工程建得又好又快。
張劍波:作為黨員,要站在最前面,去到最一線
一年的時間把雄楚大街高架拉通,4個月完成青菱高架,這是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張劍波之前的“戰績”,現在來到雷神山醫院參戰,他萬分感慨:“這個項目雖然是一個臨時的醫護宿舍,是一個板房結構,但是只給了7天時間,這比之前的兩個項目壓力都大,并且在春節期間,疫情預報發出后,誰都不愿意這個時候到外面來做事,生產力很不好組織。”
火神山醫院開建的時候,他不在武漢,看著公司同事在參與這項“偉大的工程”,他有種想去的沖動。雖然心里有遺憾,張劍波卻也在配合公司幫助協調能夠去支援的人和設備,“這種時候,作為黨員,作為中層干部,要站在最前面,去到最一線。”令他興奮的是,不久后他收到了公司又參建了雷神山醫院的消息,于是,他就連夜從孝感出發,找了好多路才“闖進”武漢,第二天一早就主動來報到了。他說,來這邊不是為了響應公司的號召,而是真心主動地要來參與,能在這里盡一份力,是一種光榮。他負責的三工區率先實現封頂,雖然24小時連軸轉,有些員工嘴巴上喊累,卻沒有一個打退堂鼓,這令張劍波非常感動。
王玉換:超長待機,黨員要最能吃苦,最能戰斗
大年初一,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成都分公司的工作群里發布了參建雷神山醫院的消息,王玉換回復“我在武漢,隨時待命!”初二就中午他就到現場報到,下午就投入了戰斗,并且展現出超長待機的狀態。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他負責的一工區鋼基礎率先拼裝成型。他說他雖然不是武漢人,但是作為一名黨員,能為這次疫情出力,很有意義,他義不容辭。
王玉換說,一工區的建設團隊是一個臨時組建的團隊,兩個成都分公司的、一個鄂州S203項目的、一個北四環的、一個漢口濱江商務區的,相互之間并不熟悉認識,甚至有些是第一次合作,但是卻為了同一個目標,產生了驚人的默契,不會計較苦啊、累啊,非常不容易。作為突擊隊隊長,他也不斷鼓勵和影響帶動團隊,“黨員要最能吃苦,最能戰斗”,說這句話的時候,連續戰斗5天的他,嗓子已經沙啞了。
“我作為一名黨員,能為這次疫情出力,很有意義,義不容辭。”王玉換說。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