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07
連日來,雷神山醫院項目工期緊任務重,中建三局的施工人員取消了休假,主動報名來到施工現場,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前線,確保項目按期交付。
行走在雷神山的技術“五小強”
在雷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五名技術員每日辛勤奔走,為醫院深基坑挖掘和水處理管道布置等關鍵工序編制方案,奠定項目的“最牢基礎”。
錢葉存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技術部經理,下屬殷如峰、周金、程華敏、熊楓4人。五人包攬雷神山醫院基礎設施施工部分的技術工作。“為醫院基礎建設做好技術支持,是我們能為武漢戰‘疫’做的最大貢獻,身為黨員義不容辭。” 錢葉存說。
雷神山醫院項目污水處理站、提升泵站、接觸消毒池、液氯加藥間、雨水調蓄池等設施需開挖8米深基坑,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區域內基礎設施的運轉,給封城期間本就生活不便的居民造成嚴重困擾。尤其是土質最差、作業空間最小的雨水調蓄池西側緊鄰消防站,右側緊鄰強電管線,底部離地鐵站結構層只有0.5米,施工可謂“步步驚心”。“五小強”實地檢測后商討方案,決定為基坑增加一排鋼板樁支護,確保施工安全。
雷神山醫院所有的雨水主管、污水主管、廢水主管均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組織施工,“施工點多,技術難度大”是最頭疼的問題。工作面受限、管線長、路口交叉多、開挖段面深度均超過3米,“五小強”必須第一時間和設計院對接,同時在勘探現場后最短時間確定圖紙和施工方案,許多難題都由他們熱火朝天地討論后現場敲定解決方案。為保證現場施工順利,“五小強”保持24小時隨時至少2 人值班,每人每天平均睡眠不足4小時。錢葉存說:“我們與武漢同在,提前一分鐘、堅決不返工。決勝雷神山,必須打贏這場仗!”
湯輝:“步步驚心”的雷神山先行兵
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黃孝河項目經理湯輝得知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消息,便立即響應號召主動請戰。身為護士的妻子有重癥監護經驗,已經兩周時間堅守在醫院“戰場重地”發熱科,至今還未見面。湯輝把孩子送到父母處,簡單交代了幾句就連忙奔赴雷神山。
當天下午,湯輝就趕到了現場。接任務要求,湯輝必須率團隊在48小時內完成300米主干道開鑿、安裝、回填、硬化、鋪設鋼板一連串工序,否則就會影響后續施工進行。
問題并不容易。管道溝槽極深處有一段下穿高壓電纜,為整座場區供應電力。一旦挖斷就會全場停電,施工進度將受到極大影響。讓湯輝頭疼的是,他們手里只有管道的平面圖和局部標高,并不能準確掌握電纜的位置。
時間如此之緊,湯輝當即決定自行設計方案,自行排序管線。夜幕下,湯輝調集各路照明,根據僅有的指示牌,采用小挖機和人工小心翼翼地“探測”電纜線型和埋深,對電纜進行保護作業。晚上7點,團隊開始主干道作業;凌晨3點,挖鑿完成;第二天早上7點,安裝完成,后續施工一路暢通!
忙完這一切,湯輝掏出手機,才看到妻子昨天發來了一張給他加油打氣的照片,看著套著厚厚防護服的妻子,他溫柔又心疼地笑了。
周金:誓把藍圖變現實
“梁書記,雷神山醫院還缺人嗎?我報名!我家就在武漢,隨時可以來!”1月25日,修建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消息傳出,中建三局一公司的員工紛紛主動請纓,要為項目建設貢獻一份力量。31歲的周金也是其中一員。
周金負責與設計院對接。由于出圖時間緊、任務量大,圖紙設計與現場實際總不能避免出入,只和設計院反復溝通、修改圖紙,一邊完善設計一邊施工。周金6次遇到圖紙變更,每次變更后都要在第一時間重新熟悉圖紙,圖紙上午送過來后立即審核,迅速找出變更部分,下午就對現場工人重新交底。
1月29日,根據最新規劃,雷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增加一倍,擴大至約7.5萬平方米,新增病床300張。面對規模如此巨大的設計變更,周金來不及遲疑,立馬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安全帽,穿著一樣的衣服,有時候都認不出對方了。”周金開玩笑地說道。“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在這里加班是常態,為了保證醫院按期交付使用,每個人都在爭分奪秒地工作。”一天一夜時間,全新圖紙設計全部完成。
自到項目以來,周金連續工作6天,每天只休息5個小時,基本上沒有時間和家人聯系。“來之前本不想給父母說的,怕他們擔心,但考慮非常時期,這么大的事還是要說下。”說到這,周金哽咽了一下。在談及項目建設感受時,周金表示:“請武漢人民放心,我們一定不負使命,最快時間將藍圖化為現實!”
樓新陽:滿場飛奔的大胡子
“行李收拾好了,口罩戴好,平安回來!”接過妻子遞來的行李箱,中建三局一公司基礎公司物資設備主管樓新陽雙眼濕潤了,他扭過頭說了聲:“好好待著別出門。”便去往項目建設現場。這是2020年1月26日,早上6點,農歷正月初二。
早上7點半,樓新陽抵達雷神山施工現場,來不及喝口水便開始忙碌的工作。
“挖機45臺,推土機10臺,破碎機呢?到場了沒有?”電話響不停,他一絲不茍進行統計。到上午11時,包括挖掘機、破碎機、推土機以及渣土車在內的200余臺套機械設備已全部到位,并開始施工作業。
設備到位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
為了保障所有施工機械都能飽和式運轉,樓新陽和機管小分隊每天來回奔波,發現某個工作面接近完工,便馬上調度設備投入另一個工作面。他們還會根據現場實際調整施工,使施工機械利用率達到最大化。設備維護修理也是大事。樓新陽每天都要督促機械管理員對設備“體檢”,及時排查故障隱患。一天下來,步數超過4萬。
26日傍晚,一臺挖機在現場污水處理池深基坑完工后被困在了深達8米的坑底。從場外找吊車既耗時間也不劃算。樓新陽滿場飛奔跑遍整座工地,在兄弟單位作業面上協調來一臺200噸吊車,將坑底的挖掘機“營救”了出來。樓新陽卻累地一屁股坐在路邊。
為了不給家里人增加風險,樓新陽一直住在工地,有時只在車里休息。換洗衣服帶很多,卻總沒時間換。“最失策的是忘記帶刮胡刀了,幾天下來變成個大胡子。”樓新陽打趣說。
正是有這個不辭辛勞的“大胡子”,雷神山醫院所有管線、基坑的開挖和回填工作沒有因為機械設備問題耽誤任何工期。
“這是一個老員工對企業、對社會的責任心,是理應承擔的奉獻,只要企業需要,我隨時準備出征!”夕陽西下,望著現場繁忙的施工場面,樓新陽不無自豪地說。
唐清泉:“有驚無險”背后的赤子情懷
聽說雷神山醫院啟動建設后,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成都創源路項目安全總監唐清泉便主動向分公司總經理請戰,要主動支援項目建設。大年初二,他與家中老人、小孩匆匆告別,便驅車趕往項目一線。他在雷神山醫院醫護宿舍區負責安全管控和防疫工作,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已連續奮戰了9天,全力為工程建設者守護生命健康。
雷神山醫院項目工期緊任務重,而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負責施工的醫護宿舍并非露天作業,大量工人集聚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且空氣不夠流通,病毒容易發生傳播,因此防疫工作成為重中之重。為了避免把火熱的施工現場變成交叉感染的災區,唐清泉絲毫不敢松懈,努力做到施工區域百分百殺菌消毒、進場工人百分百體溫檢測、作業人員百分百安全防疫喊話三個“百分百”。在施工過程中,唐清泉還頻繁穿梭在工地的各個角落,對作業人員進行流動測溫,并做好記錄。即使他每天僅僅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心里也還是擔心無法確保安全防疫工作萬無一失,一次“有驚無險”的突發事件,展現出了他拳拳的赤子之心。
1月31日,一工區進行流動體溫監測時,突然發現一名工友體溫38.2,唐清泉懷疑可能是非接觸式體溫計存在誤差,于是立即改用水銀體溫計再次測量,結果是38.1,這讓他自己的體溫也驟然升高直冒冷汗。冷靜片刻后,他立即帶著這名工友進入隔離區,讓工友喝點熱水,好好休息,然后向上級領導通報相關情況。中建三局醫院駐點醫生聞訊趕來,再次確定工友發燒屬實,決定送往醫院檢查,并需要項目人員陪同前往,本來因為工期壓力項目團隊的心理就異常緊張,現在更加緊張了。雖然非常忐忑,但唐清泉還是毫不猶豫地穿上了防護服,主動要求配合去醫院幫忙。臨行前,他跟項目經理說:“如果工友確診了,我作為親密接觸者就參加不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了,沒有完整把它建完就離開,我會一生遺憾!”在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前,唐清泉心里衷心祈禱工友平安無恙,而最終檢查結果也沒有辜負他的那份參建熱情,工友只是普通感冒。唐清泉懸著的心終于落下,雷神山醫院近5000名工友沒有被感染的風險了。
除了本職的安全和防疫工作,項目書記和工區長安排他做的事,他都能做好,從不推辭,工作積極性非常高。2011年進入中建三局以來,唐清泉累計干過四個項目,每一個項目他都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還擔任過項目的工會主席,與員工經常打成一片。這次雷神山醫院,原來跟他一個項目的同事都不覺得意外,因為他們覺得唐清泉“肯定會去”。醫護宿舍的建設現在進入沖刺階段,各方面工作仍然不能松懈,唐清泉跟項目書記說:“如果我們打贏了這場硬仗,希望黨組織再考慮我的入黨申請,我會時刻牢記黨員的擔當精神,繼續堅守,不辜負武漢人民的重托,武漢加油,武漢必勝!”
付運祿:嗓音沙啞的后勤“大管家”
叮……,“喂,老付啊,我們新來了工人,吃飯、住宿安排一下,拜托了。”“付經理,我是小張,我來領下今天的口罩,你在不?我馬上過來”……來到雷神山項目以后,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項目后勤保障組負責人、中建三局安裝公司職工付運祿每天都會接打200多個電話,需要將項目上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協調好。
大年初四一早,還在荊門老家自我隔離的付運祿看到了公司群里發布的雷神山醫院項目開工的信息,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項目安全、后勤工作經驗的青年黨員的他,立馬向組織請纓作戰,家中雖有年邁的父母,妻子以及剛滿9個月大的兒子,但心中為抗擊疫情奉獻青春的熱情不斷地鼓舞著他做出堅定的決定。
緊急籌備醫院建設所需的后勤物資,從吃穿住行必需品到疫情防控的每個細節,他都要沉著應對,第一時間組織資源,分工聯系,可謂錯綜復雜,來到雷神山項目支援4天,“主要面對的困難還是物資的緊缺,物資的供應快告急了”,付運祿急切地說,“公司的領導都帶頭沖鋒在前,舍小家為大家,我們沒有理由畏懼與退縮”付運祿說到,“師傅,還有什么物資緊缺的”現場100多號勞務工人,他那沙啞的嗓音成為了冬日里的一束暖陽。當被問及在項目一線最想對家人說的話時,付運祿眼眶一下就紅了,他希望家人能夠完成好家庭自我隔離防護,平安,健康的共同渡過此次疫情。
王開國:從一而終的參戰者
接到由中建商砼五里界廠負責為雷神山項目供應混凝土的那一刻,五里界廠黨支部書記王開國取消了休假,毅然決然回到廠站。這時,離他因2019年7月因腦部血管堵塞安裝支架還不到半年。
回到單位,他便事無巨細地忙碌,得知施工現場人員緊缺,他不顧身體,晚上堅持到現場蹲守,一蹲守就是連續一周解決現場問題。同時,他關心廠站人員防疫安全,總是叮囑后勤工作。他的愛人,也是一名抗疫前線的警務人員,得知他要到生產前線,非常支持他鼓勵到“為國家為武漢做貢獻,好好干,也保護好自己。”
他自己說,“他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就是要義無反顧的執行上級的命令,帶頭沖鋒陷陣。”
王登:在雷神山的288個小時
1月23日下午6點,消息傳來:“歷時64個小時,廣電傳媒大廈底板11274方混凝土澆筑完畢。”中建商砼武昌廠黨支部書記王登在群里回復:“我們扛住了所有壓力!感謝大家!”連軸轉五天的“嘔泥醬們”終于可以歇下來了。
但是,一場新的戰役戰斗已悄然走來。黨支部工作群收到中建商砼參戰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項目建設的消息。消息再傳來由武昌廠負責供應雷神山醫院建設混凝土工程。戰斗已經打響!
此次,王登已經超負荷運轉七天,身體出現不適,但是接到號令,他不顧一切即刻又奔赴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參與部署會。1月27日中午12點,第一車混凝土發往現場,他便開始每天值守工地,幾乎晚上時間他都在現場,他說,“晚上環境不如白天,易發狀況多,必須要人在現場協調。”
現場人員緊缺,沒有輔助工,他便帶領管理人員一起清掃場地,“清潔生產的牌子不能在這個時候砸了。”現場沒有塔吊、路況較差,零星混凝土都需要泵車澆筑,他在現場協調幾乎不能按時吃到一口熱飯……“累不累啊?”“還好,搞混凝土本來就不輕松。”當被問及他輕描淡寫的回答。截至2月3日中午,中建商砼為雷神山醫院供應混凝土9866方。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