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24
青年具有“敢想敢拼”與“朝氣蓬勃”的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心狀態,每當遇到緊急時刻,他們都能第一個站出來,發揮作用。
團史中這樣記載:青年突擊隊始見于1954年北京展覽館的建筑工地上,是為適應冬季緊張施工而出現的。后來在團中央“重點建設、逐步推廣”方針的指引下,先后在各地建立和發展了各種青年突擊隊。
2020年1月,在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再次高高飄揚。
從1954到2020 青年突擊隊的光榮歷史傳承
袁緒強是中建三局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項目經理,1月23日,袁緒強在荊州市老家正一邊準備著過春節,一邊籌劃自己大年初四的婚禮。
此時,他收到公司的消息:中建三局將參與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工期緊、任務重,現場急需大量管理人員。
青年突擊隊從樹立第一面旗幟開始,面對的就是同樣的考驗:項目任務量大、工期緊、建筑工藝水平高,需要更高的生產效率才能完成!
袁緒強有點坐不住了。未婚妻鄧姍姍知道了他的想法,不僅沒有阻攔,反而對袁緒強的決定很支持。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中建三局二公司的陳暢也了解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消息。和袁緒強一樣,他也第一時間向所在公司黨委報名,希望參與建設。
妻子郭靜宜是十堰市某立交項目的一名商務員,同為建設者,她抱著剛滿月的孩子跟陳暢說,“沒關系,你去吧,孩子有我照顧。”陳暢告別了妻子和兒子,匆匆開車上路,在經過重重關卡后,順利抵達武漢。
袁緒強和陳暢到達武漢后立刻投入建設工作,并在第一時間成為火神山青年突擊隊的成員。
1月25日,中建三局牽頭組建火神山醫院項目建設指揮部,322名從全國各地返回武漢的青年員工主動請戰,組成6支青年突擊隊。不僅如此,1月27日,在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也成立了由281名團員青年組成的7支青年突擊隊。
中建三局團委負責人周凱介紹,青年突擊隊制定了“小時制”作戰地圖,搭建了工程“大數據”,采取24小時輪班作業。最終,在包括青年突擊隊在內的建設者們的晝夜鏖戰下,兩所醫院以“中國速度”建成。
從1954年的北京展覽館工地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青年突擊隊都發揮出青年特有的品質。“在這個年齡階段,身體狀態好,能熬夜肯吃苦,不怕困難,具有‘豁得出去’的勁頭。”長期關注青年研究領域的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吳慶教授總結,青年具有“敢想敢拼”與“朝氣蓬勃”的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身心狀態,每當遇到類似的緊急時刻,他們都能第一個站出來,發揮作用。
從建筑工地到重點領域 展示青年的舞臺越來越廣闊
這種精神作風的傳承不止在工程建設領域。
在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了一支由16人組成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青年突擊隊,這16人,平均年齡27歲,最小的只有20歲。
在甘肅,作為全省急救戰線的主力軍,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90余名急救人員成立青年突擊隊。疫情發生以來,突擊隊已累計轉運發熱及疑似患者80多人。
廣東省團校志愿服務研究中心譚建光教授曾梳理過青年突擊隊的歷史,他指出:由于青年突擊隊能夠體現青年的熱情、奉獻、主動精神、創造活力,因此從建筑工地上誕生的“青年突擊隊”形式,很快就拓展到工業、商業、科技、學校、農村等領域。改革開放后的“青年新長征突擊手”“青年崗位能手”等就是青年突擊隊的發展和豐富。
在這次疫情中,青年突擊隊也從建筑工地延伸到多個重點領域,從單一的體力型向智力型、技術型、管理型等方面轉變。
2020年2月1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于在重點領域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投身防控疫情阻擊戰的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文件指出,重點在醫護用品生產、物流配送、交通運輸、食品加工、應急服務保障、城鄉社區防控等企業、行業和領域組建隊伍。
在醫護用品生產領域,青年突擊隊成為重要生產力。
疫情期間,各地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防護物資的需求量倍增,企業恢復生產、保質擴量的壓力巨大。為此,青年突擊隊聞令而動,奔赴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一線,協助企業復產復工。
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3L醫用制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新區團工委的號召下迅速組建起了一支口罩生產青年突擊隊。突擊隊成立以來,隊員們在口罩凈化車間里高效工作,搶時間、比貢獻,口罩日產量由原來日產15萬只達到了現在日產20萬只。
在河南省焦作市,隨著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增加,當地對隔離用房的需要不斷增加。在馬村區,國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道情況后,迅速響應,從各個部門抽調優秀青年員工70人組成青年突擊隊,利用10個晝夜打造出23套價值92萬元的疫情防控醫療隔離用房,捐贈給焦作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和馬村區人民醫院。
在交通運輸與物流配送方面,青年突擊隊則承擔起物資保障的角色。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鐵路各級團組織動員團員青年成立青年突擊隊600多支,主動承擔保障鐵路運輸暢通、疫情防控物資搶運搶卸等應急突擊任務。其中,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動員850名團員青年作為春運常態儲備力量,先后成立50支青年突擊隊,執行安全防護措施,保障物資運輸。
在廣東,受疫情影響,廣州海關各旅檢口岸和郵局海關等口岸工作量迅速增長。為保障捐贈物資快速通關,廣州天河海關政務服務二科青年突擊隊組成關稅保障應急小組,發布免稅進口捐贈物資通關辦理指引,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全天候受理解決捐贈人、受贈人、代理公司反饋的免稅物資通關疑難問題,全力保障捐贈物資快速通關。
在城鄉社區防控方面,青年突擊隊也一直站在最前列。
上海市寶山路街道下轄19個居民區,約有家庭2.4萬余戶,人口密度大、老齡人口多、人戶分離多等情況給各居委會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
2月2日,是上海市統一實施“居村委預約登記+指定藥店購買”模式的第一天。為避免出現居民擁擠排隊的狀況,青年突擊隊主動出擊,協助開展核對證件、預約登記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社區居民口罩預約效率。
在山東省鄒平市,當地臨池鎮團委,結合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實際情況,成立了以基層團干部、鄉村好青年、返鄉大學生和青年團員為主體的60余人“青年戰‘疫’突擊隊”,積極參與全鎮5個農村社區團總支、以及下轄43個村莊的疫情防控工作。
解決“急難險重新”問題 青年突擊隊貢獻智慧
“時間就是生命”,抗擊疫情期間,這句話顯得更加生動。對醫生是這樣,對部分青年突擊隊員亦是如此。
1月23日,中信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下屬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設計”)接到緊急任務:設計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方案,限期要求“24小時完成出圖”。
完成這個任務并不容易。工程設計是需要高度配合、專業性極強的工作,按照傳染病醫院標準建設的醫療建筑更加復雜,難度更大,涉及到多個專業協同,多個工序和子任務貫通。
1月24日,中信設計團委書記夏彪趕到公司,當時整個隊伍已有60多人,其中以青年居多。“我們之前有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的經驗,遇到急難險重任務,團委跟黨委請示后決定成立青年突擊隊。”
“醫院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包含大量用以指導現場施工的施工圖設計。這部分需要總師專家的經驗,也需要年輕人的設計效率和耐力。”青年建筑師劉奕奕說。
團隊組建后,青年突擊隊僅用5個小時就完成了場地平整設計圖,為施工團隊連夜開工爭取了時間。同時,中信設計還依托青年突擊隊,為“火神山醫院”設計項目提供現場保障,組織共青團員24小時輪班值守圖紙出版崗位,確保最快出圖。1月26日凌晨,經過60個小時連續奮戰,中信設計團隊交付全部施工圖,在無償捐贈設計成果的同時向有需要各方開放共享。
緊急時刻,時間就是戰勝疫情的籌碼,但并不是唯一要素。
在20世紀50年代,青年突擊隊伍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張百發青年突擊隊和李瑞環青年突擊隊。這兩支隊伍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快,更重要的是貢獻青年智慧、解決工作難題。以李瑞環青年突擊隊為例,他們巧妙利用計算數字下料,省去放大樣工序,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原料。
從那時起,青年突擊隊所代表的就不是一支盲目追求速度的隊伍,而是一支尊重客觀規律,能夠善于發揮創新精神,善于解決“急難險重新”的青年人才隊伍。
31歲的周澤民是中建三局參與建設火神山醫院的青年突擊隊隊員。1月23日,他主動請戰加入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成為第一批“上前線”的參建人員。
在火神山醫院施工之初,接連的陰雨天氣嚴重影響進程,鋪設HDPE膜是控制醫療排放物不滲入地下的重要工序,可下雨天讓焊接成了難題。
周澤民當時考慮,不能因為時間緊就降低質量控制標準,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能貿然施工。但時間緊迫,又不能停下來。此時,他提出采用防雨棚遮擋雨水,施工中再用干拖把浸除水漬的做法,只要沒有雨水浸泡、作業面保持干燥就可以作業。工人師傅也同意嘗試。
去哪里找雨棚?來不及多想,周澤民淋著雨就出發了,找了許多合作的供貨商才把雨棚送到工地,一刻都沒有耽誤現場進度。
周澤民說:“這是一項有歷史意義的工程,也是控制疫情的民生工程,有許多戰友和我一起并肩作戰,現在唯一的心愿就是病人得到及時治療,疫情更新數據逐日減少,大家能脫下口罩,露出微笑。”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