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25
2月14日下午,泰康同濟(武漢) 醫院在抗疫一線正式揭牌,參照火神山運行模式,接收重癥患者。事實上,從2月10日起,醫院就已經開始接收輕癥患者,而在接收重癥患者后,預計還將陸續投入860張重癥病床資源。
按照原計劃,泰康同濟醫院應該于2020年上半年開業,春節前,航空工業武儀所屬中航環保負責的泰康同濟醫院的污水處理項目已完成了不到一半,預計2020年3月交付。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2月6日晚中航環保接到泰康同濟醫院的一通緊急電話:“2月10日就要開始接收輕癥患者,病床超過600個。”這意味在3天的時間里,污水處理系統要達到傳染病醫院污水排放標準,時間緊、任務急,工藝標準要求卻更高。而此時,主管總體工程師根本無法返回武漢,在漢能抵達現場的施工人員加起來不到10個……中航環保總經理鄒俊壓力倍增,但他說:“在見識了火神山醫院的‘火速’+‘神速’之后,我們有信心也有動力。”
40多年的污水處理項目經驗,讓中航環保心中有數,手中有策,在緊隨其后的電話會議中,一個臨時污水處理方案應運而生。但工程師顧力實卻無法前往現場勘查,“2月7日晚上連夜出了3個方案,之后通過電話、微信與現場反復溝通并參照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的《方艙醫院和集中隔離點醫療污水監測指導意見》,直至2月8日晚才確定了最終方案。”顧力實說,“難點主要是傳染病醫院還需要做一個預消毒,而作為污水處理最重要的指標——余氯指標也要求更高,普通醫院2-8即可,但傳染病醫院需要做到6.5-10。”
另一方面,在方案還未最終確定的2月8日早上,不到10人的中航環保施工團隊已經集結完畢前往泰康同濟醫院。“縱使是臨時處理方案,時間也太短了,我們要向前趕。”中航環保副總經理張旭精神高度緊張,“管道安裝要差不多5、6天的時間,現在2天就要能用,還要算上調試的時間。”
同樣在2月8日開工的還有一個只有一個人的車間。“根據臨時處理方案, 項目需要多個配套設備,現場趕工已經來不及,只能從別的項目調用,但也需要改造。”中航環保生產制造組組長張凡告訴記者。消毒藥品很容易揮發,必須要把調用來的槽體改造成封閉式,測量、打孔、焊接、調試……張凡獨自堅守在生產線上:“我從沒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戰斗,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而努力。”
中航環保的施工團隊為泰康同濟醫院污水處理站的完工爭分奪秒,身穿航空工業工裝、頭戴黃色安全帽、戴著口罩的他們幾乎不怎么交談,手下的工作沒有停歇一刻,身后醫院大樓內是幾百名重癥患者,手邊處理的是醫院排放的噸級污水,頂著這樣的壓力在冬日嚴寒中揮灑汗水,他們是耀眼的“逆行者”.鉗工組長姚勝利說:“我們身體好著呢,希望能給國家出份力。”再過不久,二氧化氯發生器設備將進駐泰康同濟醫院的污水處理站,屆時污水處理將會更加高效。
在無數患者眼中,醫院的正常運轉是生命的希望。2月11日,作為新冠肺炎治療的定點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區污水處理站緊急求助,“醫院污水處理的最后一道消毒關卡二氧化氯發生器設備發生故障,已經停機!”緊急排故、刻不容緩,中航環保維修人員歷時2個小時化解危機,他們甚至比一線人員更加焦急,“早一分鐘修好,就能早一點讓前線的醫護人員心無旁騖救治病人。”這只是奔走在各醫院之間的中航環保維修小隊的“平凡”一天。人員極其短缺、工作強度遠超平時,但是大家提及最多的是:義不容辭、責任在肩。
每一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中航環保人還是希望能多干一點、干快一點,期待此次疫情早點過去,武漢重新恢復往日的喧囂與活力。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