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戰線的“排雷兵” 運送標本的“擺渡人”
——記航天科工湖北航天醫院檢驗衛士
——記航天科工湖北航天醫院檢驗衛士
疫情戰線的“排雷兵” 運送標本的“擺渡人”
——記航天科工湖北航天醫院檢驗衛士
——記航天科工湖北航天醫院檢驗衛士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16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最快速度“揪”出病毒,避免其他人感染。這是一群離病毒最近的人,雖然身處臨床救治的后方,但一直行走在“刀尖”上,用專業技能幫助前線“獲取情報”。他們是疫情戰場上的“排雷兵”,是運送標本的“擺渡人”,他們就是航天醫科湖北航天醫院檢驗科的檢驗衛士。
說起檢驗科,多數人可能仍然停留在扎手指、顯微鏡、試管架、瓶瓶罐罐一大堆實驗器材的印象上。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沒有核酸檢測,可能檢驗人仍然默默守候在方寸之間的實驗室里,擺弄著瓶瓶罐罐。不為人知的是,檢驗科的工作每天要面對患者采樣暴露的危險,面對處置標本時氣流的威脅,檢驗人放下心中隱隱的害怕和對家人的擔心,無所畏懼,組成一支團結認真、逆風而行的檢驗團隊。
疫情暴發以來,湖北航天醫院檢驗科啟動傳染病標本檢驗應急預案,及時梳理病人標本的轉運和檢測流程,從制度和流程上確保患者標本能得到快速檢測。科主任王斌第一時間建立以“獵冠”為名的科室微信群,動員科室職工報名參加醫院組織的抗冠突擊隊。2020年1月下旬開始,門診血常規檢驗患者人數急劇增加,夜間驗血窗口常常排滿了長龍。正月初一到初六上班的多名同志每人工作時間均在8小時以上,部分人員白天忙一天到晚上也不能休息,有時一個人要完成百余名病人的采血、上機、離心、輸血、看顯微鏡等工作。穿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護目鏡,平時最熟練的操作也變得笨拙,沒有一個人抱怨。
微生物室的痰培養、咽拭培養,每次操作都是考驗。檢驗人面對的是一份份沒有滅活的高載量病毒標本,包括流感咽拭子檢測、病理細胞學痰標本的處理、血尿糞便檢驗等,都面臨著生物安全風險。若血標本在高速離心機中發生破損溢灑,將產生大量的氣溶膠污染整個房間,即使在三級生物安全防護下都不能保證不被感染。針對以上風險點,科室制定了適合自己的《新冠疫情期間檢驗科標本處理及檢驗流程》,從標本的接收、處理、檢測、消毒等多環節進行管理,并根據不同崗位設定不同的防護級別,有效確保了現有條件下實驗室檢測的生物安全。除了呼吸道標本采集及進行氣道管理的醫護人員外,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標本打交道的實驗室技術人員是另一個高風險人群。
新冠肺炎確診需要采集患者的痰或鼻咽拭子標本進行核酸檢測。在來不及改造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情況下,湖北航天醫院迅速與省市政府相關部門聯系,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到病毒標本運送資格證書。別小看這個簡單的證書,按照《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標本運輸管理規定》,運送新冠病毒標本必須通過審批取得資質后才能從事轉運工作,且需要專用車輛、特制轉運箱、經過專業培訓的兩名以上的運輸人員、指定的路線、嚴格的取樣、轉運、交接手續等,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一旦出現問題就涉嫌違規甚至違法。轉運資質的取得,預示著醫院打通了疑似患者進行病毒核酸確診試驗的關口,為疑似患者的盡快確診和確診病例的早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在接到任務后,退休返聘的王聯勝、門診檢驗組謝昌美以及王善哲、趙啟文、倪詩強、馬玉彪等多名年輕同志主動請戰,與醫務部曹坤一起完成多次標本轉運任務。每次轉運時間不固定,工作人員經常端上飯碗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就要出發。有時前方護理采集組臨時增加任務,檢驗科的運送人也一直候命,深夜十一二點將標本全部安全轉運到疾控中心后才能放心回家。
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在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疫情逐漸好轉。湖北航天醫院檢驗人爭分奪秒、不畏風險、迎難而上,醫護人員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