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中國鐵建武勇: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中國鐵建武勇: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26
【編者按】3月13日,國資委黨委召開中央企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視頻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國資央企力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干部職工扎實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3月16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行動”系列報道,聚焦中央企業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扶貧途徑上的積極作為及成效。敬請關注。
雖然離開那個村子足足一年了,但是每當在新聞里看到有關扶貧攻堅的報道,武勇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駐村的日子。武勇是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集團選派到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的一名扶貧干部。2018年初,帶著各級黨組織的囑托,他踏上了張魯集鎮南李樓村的土地。
在這個以清朝某個武狀元故里聞名的村落里,能拿得出手的生產資料,就是十幾畝一到夏天就會干旱得“冒煙”的黃土地,再也沒有其他像樣的產業。村民大多都外出打工謀生,只留下了一些老人和兒童在家留守。
從工地到田地,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對武勇來說,這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此前,他在北京冬奧交通配套工程——興延高速公路的建設工地上,是一名施工現場管理者。在這個村子里,他是駐村第一書記,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人。
中鐵十四局駐村干部武勇在山東菏澤鄆城縣張魯集鎮南李樓村小五金場
武勇說,與在工地上相對單一的工作內容相比,第一書記的職責范圍更加廣泛一些,開展起工作來,也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進村第一天,武勇走遍了那個不大不小村子的每個角落。他在觀察這個村子的同時,村里的群眾也在偷偷觀望著武勇:這個空著手來的第一書記,能給這個村子帶來什么呢?
在多次入戶對貧困群眾精準識別之后,武勇心中漸漸有了工作思路。他走出的第一步棋,就是先把村里的道路整修干凈。此前,村里的胡同都是原始的黃土路面。每年冬春季節,大風卷過地面,風沙吹的人都睜不開眼。于是,武勇發動單位同事捐款,籌措了一部分資金,對路面進行了硬化。路修好之后,他又在各個路口安裝了十幾盞太陽能路燈。
武勇做的第一件實事,樹立了他在村民心中的威信。再后來,只要武勇帶頭做的事情,村里的群眾總會跟在后面一起做。村里的小學年久失修,原本是一塊洼地,一到夏天刮風下雨就會大水漫灌。2018年夏天的一場大雨之后,學校里的水沒過了膝蓋。武勇不顧大雨,穿上雨衣就跑過去挖掘排水溝。大伙兒看到他這樣拼命,也紛紛加入了排水的行列。
村里經濟基礎薄弱,剩余勞動力較多,武勇看準了這個情況。利用村集體的空地,建起了養殖合作社、小五金廠、醬菜廠和家庭農場。它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扶貧車間。這也是武勇駐村兩年以來,最引以為傲的事情。這些很多人覺得不起眼的產業,正在一點點的滋潤著那個曾經被貧困侵蝕的鄉村。
駐村這兩年,村里的群眾看著眼里,喜在心里——土路變成了水泥路,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頭巷尾,新學校窗明幾凈……貧困戶張寧說,他的妻子農閑的時候就在小五金廠上班,雖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比單純在家務農還是強了很多。
現在,武勇已經回到了中鐵十四局,依舊在和他熟悉的鋼筋混凝土打交道。但是閑暇之余,他還會想起駐村的點點滴滴。在他的手機里,至今仍保留著駐村工作期間的照片。在駐村工作群里,他還時常和鄉親們聊起在一起的日子。武勇說,等到不忙的時候,他還要再回到那個村子里走走,看一看村里鄉親們的好日子過得怎么樣了。
據了解,中鐵十四局集團省派第一書記入村兩年來,圍繞“抓黨建從促脫貧出發,促脫貧以抓黨建為切入點”的工作思路,在認真抓好黨建工作的同時,積極為幫包村爭取各項資金近700萬元,建起5個扶貧車間,培育了8個特色產業項目,有效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此外,還在村里新建了學校、農家科技書屋和群眾文化活動廣場,豐富了廣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