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集團抗“疫”新生代 彰顯青春正能量
國機集團抗“疫”新生代 彰顯青春正能量

文章來源: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26
疫情暴發以來,作為中央企業一員,國機集團以自身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勇擔職責使命,奮力戰“疫”,成為機械工業行業的抗“疫”先鋒。戰“疫”隊伍中,很多年輕人站在了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誓言。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爭分奪秒,用擔當和實干繪就青春本色,匯聚成疫情防控的青春力量。
疾風知勁草 迎著挑戰迅速成長
吳科龍,國機集團下屬企業國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智能”)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年初,為應對疫情,國機智能展開口罩機的研制,32歲的吳科龍積極參加。因為項目成員沒有口罩機研制經驗,機器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反復調整,難度相當大。多次調試達不到預期,大家心急如焚。吳科龍主動請纓,一頭扎進車間,忘我地干了起來。他吃住在廠、經常兩班倒,二十多天沒和2019年底剛剛結婚的妻子相聚。
2月18日,國機智能提出迅速組織骨干力量,連夜進行技術攻關。經過團隊的不懈努力,凌晨時分首套口罩機終于順利調通并進入壓力測試,不僅驗證了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也極大地鼓舞了團隊士氣。從口罩機調試的門外漢到調試熟手,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干的吳科龍非常感慨,“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因為吳科龍的突出表現,項目組讓他牽頭帶一個調試組,他指導小組三位隊員嘗試單獨作戰、單獨調試,然后再分別帶領小團隊,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目標任務。成為骨干的吳科龍更忙了。2月22日,他來不及跟家人道別就趕往北京,對口罩機生產線進行現場調試;3月6日,他向項目組提交了技術改進建議書,又奔向了寧夏生產線……
80后堅守崗位 奮戰一線三十天
為盡快提供更多的疫情防護用品原材料,位于湖北仙桃的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恒天嘉華正月初二提前緊急復工。
生產計劃管理部專員沈圓圓和研發部的伍歡這一對80后夫妻,沒有猶豫,將不滿3歲的雙胞胎兒女托付給老人,第一時間一起連夜返廠復工。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公司是國內生產醫用防護用品材料的重點企業,沒有原材料就沒有醫用防護用品,一線戰斗的醫護人員就暴露于危險中。自己家離單位近,必須趕快回去投入生產。
原本部門共有5名員工,由于疫情封路等原因,只有沈圓圓一人到崗。偌大的行政樓內沈圓圓在忙碌著,她疲憊的眼睛一直盯著電腦。連夜安排生產計劃并做出調整、查對庫存原材料、確認復產產線情況、填報采購單……
很少人知道,處理“火線訂單”這30多天來,僅有沈圓圓一個人堅守在日夜不停的生產線和供應鏈上。沒有人手,她一個人扛起一個部門,包攬了原本需要5名員工協同完成的工序,不分日夜地趕工。為節約時間,她吃住都在工廠里,累了就在沙發上瞇一會兒。同在單位的老公也在忙碌,幾天都見不到一面。家中的兩個寶貝,是她忙碌工作之余最深刻的思戀。工作之余與孩子連線視頻,是撫平她辛苦勞累最熨帖的靈藥。
90后螺絲釘 逆行的青春更美麗
2月,尚未交付的湖北省中山醫院新住院綜合樓被征用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為加快推進收尾,國機集團下屬企業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工武大設計公司第一時間成立突擊項目組。員工劉新家說服家人,立即申請,“我要參加,我想為家鄉、為國家出一份力!”
項目組辦公區、施工區都緊靠已經開展病人救治的老院區,一墻之隔,危險性可想而知。劉新家不是不害怕,但想到早一分鐘將醫院交付使用,就能早一分鐘為更多的患者提供醫療救助他就充滿了干勁。
由于只有5天時間,項目組工作時間由日改為時與分。劉新家像個螺絲釘一樣24小時隨時待命:或是同院方代表一起排查現場各項工作疏漏,提供一手信息、保障項目進度;或在協調解決項目組成員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為項目組提供后勤和安全保障;或是在現場緊急狀態、院方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協助院方對樓內病區各風口全部進行臨時封閉處理,防止管道污染……實在困倦到支撐不住時,他就趴在辦公室的桌上瞇一會兒,電話一響,又立刻進入工作狀態。日均工作十多個小時、日行萬步,是劉新家和突擊隊戰友們的工作常態。
“2003年‘非典’時期,我們是被守護的孩子。現在,該由我們‘90后’沖鋒在前了。” 26歲的劉新家說。
【責任編輯:李子紅】